优·第七章 合成抗菌药及抗病毒药.ppt

  1. 1、本文档共1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合成抗菌药及 抗病毒药 抗菌药是一类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自从发现磺胺类药物和青霉素以来,抗菌药得到迅速发展。本章将讨论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结核病药、抗真菌类、其他抗菌药及抗病毒类药物。 学习要求 掌握诺氟沙星、磺胺嘧啶、甲硝唑、异烟肼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及临床用途。熟练应用该类药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解决药物的生产、检验、运输、贮存的相关问题。 熟悉盐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替硝唑、对氨基水杨酸、乙胺丁醇、两性霉素B、硝酸益康唑、氟康唑、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及临床用途。学会认识这类药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解决药物的生产、检验、运输、贮存的相关问题。 熟悉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分类、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熟悉磺胺类药物的基本结构和构效关系;学会认识药物的结构及疗效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典型药物:诺氟沙星、磺胺嘧啶、甲硝唑、异烟肼、盐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替硝唑、对氨基水杨酸、乙胺丁醇、两性霉素B、硝酸益康唑、氟康唑、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的化学结构或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及临床用途。 难点:典型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结构特点。喹诺酮类药物和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构效关系。 1909年由德国细菌学家Ehrlich发现砷凡钠明可治疗原虫感染后提出 1932年发现了磺胺药的先驱百浪多息,当时化学治疗药物的概念被定为治疗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化学物质 抗菌药 指用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恶性肿瘤细胞,消除或缓解由它们所引起的疾病 包括:微生物感染、抗肿瘤化学治疗药物等等 本章介绍药物 喹诺酮类抗菌药 磺胺类药物 抗结核病药 抗真菌药 抗病毒药 §第一节 喹诺酮类抗菌药 Quinolone Antimicrobial Agents 一、简介 从1962年-1978年 合成了十多万个化合物 其中十几种成为常用的喹诺酮类药物 有些的抗菌作用完全可与优良的半合成的头孢菌素媲美 基本结构 1,6,7,8可引入不同的取代基 发现与开发 喹诺酮类药物的问世是划时代的 喹诺酮药物的开发始于抗疟药氯喹的发现 对氯喹进行结构改造得到7-氯-1-乙基-4-氧代-喹啉-3-羧酸,发现其有抗菌活性 发现-萘啶酸 1962年找到了第一个喹诺酮类抗菌药萘啶酸,后发现吡咯酸 具有较强的抗G-菌活性,但抗菌谱窄,口服吸收差,半衰期短和蛋白结合率高。 发现-吡哌酸 继续进行结构改造,得到了吡哌酸 1974年由大日本制药公司开发上市 结构中引入了碱性基团哌嗪基,使整个分子的碱性和水溶性增加,抗菌活性增加 哌嗪基能与DNA促旋酶B亚基相互作用,增加药物和促旋酶的亲和力 发现-诺氟沙星 20世纪70年代末,借鉴氟甲喹(有抗G-菌活性) 6位的氟原子,再引入哌嗪基,得到了诺氟沙星 具有良好的组织渗透性,抗菌谱广 并由此总结了喹诺酮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发现-环丙沙星 对诺氟沙星进行结构改造,获得了活性更强,抗菌谱更广的环丙沙星 进一步的结构改造 1、保持对G-菌的高度活性 2、改善对G+菌的活性 3、增加对厌氧菌的活性 得到了更多活性更优的药物 自1962年发现萘啶酸至今,已开发的本类药物约有50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有吡哌酸、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等。其抗菌谱广、活性强、毒性低、疗效可与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媲美,与多数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给药间隔时间较长,是抗感染药物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按化学结构分类: 萘啶羧酸类: 萘啶酸 吡啶并嘧啶羧酸类: 吡哌酸 喹啉羧酸类: 环丙沙星等 二、作用机制及构效关系 本类药物能穿透细菌的细胞壁,深入到细菌内部,抑制DNA螺旋酶的活动,造成细菌遗传物质不可逆损伤,故有很强的杀菌作用。 据研究,细菌要存活,其DNA必需保持高度卷紧状态,才能容纳在其细胞壁内。当其螺旋酶被药物抑制后,其DNA不能卷紧被容纳在细胞壁内,于是无法复制、转录,从而引起死亡。 本类药物为吡酮酸类衍生物,具有4-吡啶酮-3-羧酸基本结构。 1-位为乙基或乙基的生物电子等排体。 3-位羧基和4-位氧是必须基团。 5-位被氨基取代可使抗菌活性显著增强。 6-位引入F原子可增效。 7-位引入哌嗪环可扩大抗菌谱,增效。 药效基团 自动组装区 不良反应 喹诺酮类药物通常的毒性是: 与金属离子络合,3位-COOH 、4位-C=O 可与金属离子螯合,活性↓,体内金属流失,引起缺铁、贫血、缺锌。 光毒性 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少数药物有中枢毒性、胃肠道反应和心脏毒性 诺氟沙星Norfloxacin 化学名:1-乙基-6-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基)-3-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