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病科临床路径.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腦病科临床路径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一、组织管理 (一)领导小组(脑病协作组) 1、临床路径工作组 2、职责:组长对管理工作统一部署及协调,并对试点工作进行检查及督导,负责对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的各项工作进行分工,组员按要求落实完成临床路径诊疗方案的具体实施。 (二)专家组(脑病协作组) 1、组成:曹奕、张闻东、肖伟、蔡圣朝、陈幸生、董赟、李佩芳 2、职责:对临床路径的开展、实施进行技术指导;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三)试点单位 1、成员单位: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 组 长:张闻东 副组长:陈幸生 韩为 成 员:陈浩 程红亮 周婷 李飞 张玲 陈赟 汤敬一 卫星 沈志强 吴志媛 杨尚菊 朱超林 江颖子 潘洪萍 2、职责: 1)管理 各成员单位成立临床路径组织管理机构,包括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明确其职责; 2)督查 各试点单位要严格实行负责人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指标到人。另确定一名联系人,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各试点单位每月至少对肺癌临床路径试点工作进行1次督查。 3)培训 各试点单位要对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工作流程、重要意义、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综合培训。 4)分析 各试点单位临床路径管理的各级组织,要根据需要,及时召开工作分析会,研究解决在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质量改进建议,并做好相关记录。 5)评估 各试点单位每月组织对本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包括主要成绩、存在的问题、突破与进展、医疗质量、患者满意度、床位使用率、安全性、路径变更等)进行1次综合评估。 6)统计 联系人每月常规统计中医临床路径实施评估表的数据,向肺癌协作组牵头单位上报。 二、实施计划 (一)试点启动阶段(2011年2月15日—2011年2月28日) 依据病种协作组实施方案制定本单位试点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3月—2011年6月) 1、制定实施方案(2011年3月)。 讨论确定本试点单位实施方案。 2、临床实施(2011年3月— ) 1)组织开展中风病、血管性痴呆、眩晕等病种临床路径试点工作。 2)每月组织对中风病、血管性痴呆、眩晕等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3)领导小组将不定期对临床路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督导。 (三)评估总结阶段(每年年底) 1、于每年12月中旬对中风病、血管性痴呆、眩晕等病种临床路径工作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报告报送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及脑病协作组牵头单位。 2、迎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项目办公室对本试点脑病总结报告进行审议。 三、评估内容与方法 (一)确定本试点脑病病例数 根据中风病、血管性痴呆、眩晕等病种情况确定本单位进入路径的总病例数,其中以血管性痴呆为主要病种。 (二)相关指标评估表 对脑病病例填写中医临床路径实施评估表(附件1—5),定期进行汇总,并将汇总表按规定时间报送脑病协作组牵头单位。 痴呆(血管性痴呆)中医临床路径 一、痴呆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痴呆(TCD编码为:BNX1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血管性痴呆(ICD10编码为:F01.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痴呆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标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草案》。 2、痴呆程度评定标准 参照临床痴呆评定表(CDR)中对痴呆程度评定标准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中痴呆程度评定标准。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痴呆(血管性痴呆)诊疗方案”(见附件)。 痴呆(血管性痴呆)临床常见证候: 1)肝肾阴虚,痰瘀阻络证 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 痰瘀化热,上扰清窍证 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证 )))肝肾阴虚,痰瘀阻络证 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 痰瘀化热,上扰清窍证 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证 3、推拿治疗:根据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4、康复训练: 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 5、辨证论治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6、中药熏洗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7、其他中医特色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香疗、蜡疗等。 8、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血压血糖的调整、合并感染及发热的处理原则与方法、针对癫痫、脑卒中后抑郁与焦虑状态等。可参考《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9、护理:辨证施护。 (九)完成路

文档评论(0)

fv45ffsjj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