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神经症性障碍 大连市友谊医院神经内科 宋明桥 概念 焦虑(anxiety)(p. 32) 惊恐发作(panic attack)(p. 32) 恐惧(phobia)(p. 33) 强迫观念(obsessive idea)(p. 27) 强迫动作和行为(compulsive act)(p. 124) 概念 神经症(neurosis):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神经症概念的演变 18世纪:神经症指神经系统的感觉异常 19世纪:有神经病理形态学改变的疾病都被从神经症中分离出去 20世纪50年代:神经症被认为没有神经病理形态学改变的神经功能疾病,曾译为神经官能症 1980:DSM-III提出焦虑障碍的概念 ——将有焦虑症状的障碍归入其中 中国的CCMD系统目前仍沿用神经症的名称 神经症性及相关障碍分类 神经症性障碍的共性 一般没有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 症状没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相对) 患者对疾病体验痛苦。 一般自知力完整,有求治要求。 发生发展常与心理社会因素、病前性格有关 引发神经症性障碍的应激事件的特点: 强度不十分强烈,持续时间较长。(与应激相关障碍区别) 对患者有某种独特的意义。 患者有一定认识,但不能化为行动。 更多源于患者内在的心理欲求与不良认知 病前性格特征 神经类型为弱型或强而不均衡型(巴甫洛夫) 古板、严肃、多愁善感、焦虑、悲观、保守、敏感、孤僻等(Eysenck) 强迫型人格——强迫症 表演型人格——癔症 A型行为倾向——焦虑症 …… 治疗 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抗焦虑药物(anxiolytics) 苯二氮?类药物(benzodiazepines)(参照p. 223) 非苯二氮?类抗焦虑药物:丁螺环酮、坦度螺酮(参照p. 225) 苯二氮?类药物 机制:作用于γ-氨基丁酸(GABA)受体 药理作用 抗焦虑作用 镇静催眠作用 抗惊厥作用 骨骼肌松弛作用 不良反应 嗜睡、过度镇静、记忆力受损、运动协调性减低等 长期应用可产生耐受性、依赖性 恐惧症(phobia)的特征 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 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 恐惧发作时常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极力回避导致恐惧的客观事物或处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 影响患者正常活动。 案例 一、一般资料 1、一般情况: 杨晓,女性,25岁,未婚,中专文化,私人企业工作,来自农村,姐2人,父母健在,家庭经济状态一般。 2、个人成长史: 家住农村,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从小性格内向,怕见人,特别爱面子,争强好胜。父母对我要求极严甚至苛求。父亲动起怒来特可怕。记得有一次因放学回家晚了,父亲以为在外贪玩,我还未来得及解释,就不分青红皂白打了我一个耳光,瞬间脸上出现红红的手掌印,疼得像火烧似的,至今想起那件事还很害伯。父母很正统、很古板,对我的禁忌很多,不准我和男孩子交往。父亲认为女孩子在外蹦蹦跳跳、打打闹闹是不正经的,还容易上坏人的当。所以除了学校和家,我很少在外玩耍,从不和男生交往.中学时,见到男女生之间的往来很反感。” 3、精神状态: 着装整洁,貌龄相称,谈话中总是低着头说话,不敢正视人,偶尔抬头看人,便立即躲闪,并表现出局促不安、紧张脸红。明知这种反应是不必要的,但不能克制并因此而感到痛苦,迫切希望治疗。 4、身体状态 自幼体健,未患过严重疾病,但上班后害怕与人交流,怕别人注视自己,与人讲话紧张,伴心慌、脸红、气促,好像全身发抖;自己单独时候无任何反应。 5、社会功能: 不敢与人交往,说话时紧张不敢正视别人的眼睛,上班时注意力不集中,以至影响工作和人际关系,回避社交场合,产生辞职的想法。 二、主诉: 与人交往时紧张,不敢正视别人,害怕别人看到自己不自然的表情2年,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三、个人陈述: 毕业后进了一家文化传播媒体广告公司,负责电脑设计工作,与人沟通较少。近2年来不愿与人交往,说话时不敢直视,眼睛躲闪,像做了亏心事。一说话脸就发烧,低头盯住脚尖。心怦怦跳,肌肉起鸡皮疙瘩,好像全身都在发抖。她不愿与单位男同事接触,觉得男人讨厌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个:“很内向、很古怪的人”。开会时常常因为紧张,对领导开会具体内容不清。更糟糕的是,现在在女同事、亲友、邻居面前说话也“不自然”了。由于这些毛病,开始很少去社交场所,包括同学聚会、同事婚礼等,都要找借口推辞,很少与人接触。工作中负责电脑设计排版,最近效率明显降低,仍然不愿和同事交流。同事说她工作一般还那么清高,自己感觉很痛苦,曾力图克服这个问题,也看了不少心理学科普图书,按照社交技巧去指导自己;用理智说服自己,用意志控制自己,但作用就是不大,主动来寻求帮助。 四、 观察和他人反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