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概括题报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文概括题报告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本纪》 链接高考 ( 2014·江苏) 9. 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 (4 分)?《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 ( 2015·江苏) 9.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欧阳伯和墓志铭》 ( 2016·江苏) 9.根据文中张汝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4分)《家传》 江苏高考文言文 ——简答概括题 学习目标: 1.回顾旧题,找出概括题中存在的问题; 2.运用方法技巧,突破文言概括题的得分点。 板块一:探究不足 旧题回顾: ( 2015南京市三模) 9.从文中看,仲氏“伸于后世”的原因有哪些?(4分)《仲氏文集序》 答案:仲氏知命不苟屈,胸有才学;时人为他播扬。(4分,每点2分) 板块二:寻找对策 何氏仆录 毛奇龄 邑何氏仆方相。何氏两世入御史台,家富。相效犬马走,积赐钱若干缗。何氏中落,出诸仆。相亦以例出,乃发前所赐钱营贩。耗敝筋力,凡数岁,贸田园若干。忽谓其弟曰:“吾,何氏仆也,将老何氏矣。虽然,予固方氏子,予不可不为人后。予弟有子,当后予!”削木,著名字,如既死者,予羡财若干;而以身与田园归何氏焉。 王师渡浙江,江上军溃,兵入城,何氏谋走避,而难守者,谓:“相卫家人出城,己主守可乎?”相曰:“不然。郎虽贫,广额丰颐,又何氏也,为众所耳目,恐死,死则家人谁主者?卫家人者,郎也。以辎从、第宅、器仗责奴已矣。”叩头别。城破,诸坊人凡以仆守家,而告其主所者释之。相不告,死。 齐于氏曰:“江上军溃时,军无守者,而相独为何氏守其家,可不哀乎?凡人,进事人,退则亦自爱其身。向使相既出,自营其余财,终老于外,谁则厌之?又或者好言致主,指画慷慨,其忠诚似亦可信;及一旦有急,而阴鬻其事;甚或予敌以主者,悲哉!闻方相,亦少愧矣!”幻灯片 9 (选自《西河集》卷一一八) 9.作者刻画了一个“忠诚”的仆人形象,用意是什么?简要概括。(4分) 幻灯片 8 答案:⑴讽刺守兵逢敌即溃,不能像方相守护何家而死一样捐躯。 ⑵批评那些平时说话慷慨、看似忠诚,临事却投敌卖主的人。(一点2分,2点4分) 课后巩固: 请同学们课后利用这节课学习的方法,完成2016年的江苏高考文言文。 * * A.通读全文 整体把握文意 B.仔细审题 寻找答题区间 C.筛选信息 组织语言作答 幻灯片 11 组织语言的技巧: 一:摘录法: 就是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的一种方法。 要点: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语句,文中有的关键句如观点句或抒情议论句如果吻合题意,可直接摘录;如只出现关键词,那还需要读者去改写。如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的,文中的重要句子就必须翻译。 二:句意(层意)提取法 就是需要概括的内容在文章或文段中并无明显的中心句,读者要通过阅读文章,自己去感受、体会、把握和提炼大意,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方法。 要点:这类题要根据句意或层意提炼出这一层或这一句的内涵与本质的东西,答题才会有准确性。 参考答案: 1. 善于在关键时刻激励将士; ( 摘取法) 2. 机智果断,危机时刻想出新的战略方针。 (提取法) 3 .临危不乱,镇定自若,失败不失信心; (提取法) 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 思考:吴汉被谢丰.袁吉打败后,他又能反败为胜的原因是什么?(4分) 方法总结: (一)解题思路: A.通读全文 整体把握文意 B.仔细审题 寻找答题区间 C.筛选信息 组织语言作答 (二)组织语言的技巧 一:摘取法 二:句意(层意)提取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