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无损检测Ⅱ级人员培训教材报告
无损检测培训 渗 透 检 测 §1.1 渗透探伤的概述 一、渗透探伤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 1.概念:渗透检测(Penetrant Test)是一种以毛细管作用原理为基础的检查表面开口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代号为PT。 2.应用范围:渗透检测可用来检测延伸至表面的开口缺陷。主要用来致密性材料,可检查金属材料,也可用来检查其他非金属材料,前提是材料必须为非多孔性材料。 二、渗透探伤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骤 1.工作原理:零件表面被施涂含有荧光染料或着色染料的渗透液后,在毛细管的作用下,经一定的时间的渗透,渗透液可以渗进表面开口缺陷中;经去除零件表面多余的渗透液和干燥后;再在零件表面施涂吸附介质——显象剂;在毛细管作用下,显象剂将吸附缺陷中的渗透液,使渗透液回渗到显象剂中;在一定的光源下(黑光或白光),缺陷处非渗透液痕迹被显示出来(黄绿色荧光或鲜艳红色),从而探测缺陷的形貌和分布状态。 §1.1 渗透探伤的概述 2.渗透探伤的基本操作步骤:预清洗、渗透、去除、干燥、显像、观察 §1.1 渗透探伤的概述 §1.1 渗透探伤的概述 §1.1 渗透探伤的概述 §1.1 渗透探伤的概述 §1.1 渗透探伤的概述 §1.1 渗透探伤的概述 §1.2 渗透检测的发展简史及现状 目前尚未确切查明渗透检测起源于何时; 1930年以前,渗透检测发展较慢; 利用铁锈检查裂纹,可以认为是它的初始阶段。“油-白法” 是公认的最早的一种渗透探伤方法。 1930年以后,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非铁磁材料大量使用,促使渗透探伤的发展。 二十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美国人斯威策(R.C.Switzer)进行了大量研究,使渗透探伤进入了新阶段。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高灵敏度及超高灵敏度渗透液相继问世;渗透探伤材料形成系列,试验方法及手段趋于完善;在提高检验可靠性、检验速度及降低成本方面都取得了新成果。 渗透探伤已经称为检查表面缺陷的三种无损检测方法(磁粉探伤、渗透探伤、涡流检测)之一。 §1.3 渗透探伤的基础知识 一、渗透探伤的分类 1.根据渗透液所含染料成份分类 荧光渗透探伤法、着色渗透探伤法、荧光着色渗透探伤法 2.根据渗透液去除方法分类 水洗型、后乳化型、溶剂去除型 3.根据渗透探伤灵敏度分类:低级、中级、高级 4.根据检测的目的:表面渗透探伤、检漏渗透探伤 二、影响检测有效性的因素 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取决于被检材料、检测试剂性质、表面处理情况、清洗程度、缺陷种类及检测过程。 三、渗透检测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材料适应性、缺陷种类、灵敏度、操作、速度、成本、直观性 局限性:缺陷类型、表面影响、缺陷深度、操作者的因素 §1.3 渗透探伤的基础知识 四、各种渗透探伤的操作程序 §1.3 渗透探伤的基础知识 五、各种渗透探伤方法的优缺点 着色、荧光探伤法 水洗型着色探伤法 后乳化型着色探伤法 溶剂去除型着色探伤法 水洗型荧光渗透探伤法 后乳化型荧光渗透探伤法 溶剂去除型荧光渗透探伤法 §1.4 渗透探伤与磁粉探伤、涡流探伤比较 无损检测培训 渗 透 检 测 §2.1 表面张力及产生原因 一、表面张力 1. 在自然界中,体积一定的几何体中球体的面积最小。液体由其它形状变为球形,如露珠、水银珠等,其面积就减小,如无外力影响或影响不大时,液体总是自由收缩成球状,这是因为液体表面张力的存在。这种存在于液体表面,使液体表面收缩的力,称为液体的表面张力。 相邻分子间,分子作用力所能达到的最大距离叫做分子作用半径,约10-10 m;所谓的液体表面厚度等于分子作用半径。 2.表面张力系数α 表面张力一般用表面张力系数α来表示。表面张力系数α是任一单位长度上的收缩表面力,法定单位为牛顿/米(N/m),它的作用方向与该液体表面相切。当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小时,该液体的表面能就小,这时液体就容易挥发。 §2.1 表面张力及产生原因 3.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 表面张力系数α的大小与液体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对于一定成份的液体,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具有一定的α值。不同的液体其α值也不同。 一般液体的α值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但也有一些金属熔融液体的α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如铜、镉等金属熔融液体。 此外,易挥发液体的α值要比不易挥发液体的更小;含有杂质的液体比纯净液体的α值要小。 4. 部分常用液体在20℃时的表面张力系数 §2.1 表面张力及产生原因 二、表面张力产生的机理 1.物质的三态 物质是以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其中气体的分子间距离很大,因此极易扩散; 而固体中每个分子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其相互间吸引力很大,因此不易扩散; 液体分子排列比气体密,分子间相互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pdf VIP
- 【新教材】花城版一年级音乐上册(艺术唱游)全册核心素养教案+教学计划(全35页)(2024年).doc VIP
- 二 比较文学的对象、体系与方法.ppt VIP
- 电商直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ptx VIP
- 2020年版中国药典药物检测相关知识考试试卷.docx
- 2025割草机器人市场规模技术路线及竞争格局分析报告.docx
- 体育心理学(第三版) 季浏PPT课件.pptx
- 四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 测试题及答案 .pdf VIP
- 家用空调主板整机可靠性测试标准.docx VIP
- 2025秋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