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荊江河床演变过程中环境影响初探
荆江河床演变过程中环境影响初探
彭玉明 熊超 高志斌
(长江水利委员会荆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湖北,荆州,434000)
摘要:结合荆江河道演变特点,将河道演变与荆江环境变化联系起来,分析了河道演变过程中河道突变对河道环境的影响、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及河道冲淤变化对水质的影响、荆江三口变化对荆江三口洪道环境的影响。河道突变对湿地、给排水造成影响,河道冲刷可能造成重金属的二次污染,荆江三口分流量的减少对三口洪道的水质产生影响。通过分析,提出了荆江环境治理建议。
关键词:河床演变;环境;影响
1 荆江自然地理荆江上起湖北省枝城(荆3)下迄湖南省城陵矶(荆186),全长3km。以藕池口为界,分为上、下荆江。上荆江长1km,上荆江为微弯分汊河型;下荆江长17km,为典型弯曲蜿蜒性河道。荆江两岸河网纵横,湖泊密集,南岸有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华容河分别自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和调弦口(1959年建闸控制)分流至洞庭湖,与湘、资、沅、澧四水汇合后,于城陵矶又汇入长江。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径流充沛,历代水患频繁,防洪问题十分突出。随着荆江河道的变化及水患的发生,荆江河道自然功能受到一定影响,河流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2 荆江河道演变特性
荆江属于平原型河流,在平面形态上,上荆江属微弯型河道,下荆江属典型的蜿蜒型河道,尤其下荆江,河床演变一直处于比较活跃状态之中公安河段变化突起洲突起洲近两年来崩塌较为剧烈,文村夹至突起洲尾河床冲刷较大。 1998.09~2002.10 2002.10~2007.10 冲淤量 年均冲淤量 累计冲深(m) 冲淤量 年均冲淤量 累计冲深(m) 枝江河段 -2992 -748 -0.31 -4697 -1174 -0.49 沙市河段 -2067 -517 -0.28 -6445 -1289 -0.86 公安河段 -3295 -824 -0.40 -5756 -1151 -0.71 石首河段 -881 -220 -0.08 -10903 -2181 -0.98 监利河段 -956 -239 -0.07 -7062 -1412 -0.50 说明:1、“+”表示淤积,“-”表示冲刷,下同。冲淤量单位:万m3 2、平滩河槽分别对应宜昌站流量30000m3/s水面线下河床。
3 河道演变环境影响河道突变现象主要发生在下荆江。下荆江属典型蜿蜒型河道,当河弯发展到一定程度,同一弯道弯顶形成急剧的河环和狭颈,若遇水流漫滩,便将狭颈冲开而发生自然裁弯。除自然裁弯外,在河弯段易发生撇弯和切滩等突变现象。下荆江从1860~1949年的近90年间,先后发生了太公湖、西湖、古丈堤、尺八口、碾子湾等多处自然裁弯,1970年监利河弯发生切滩现象。
河道发生自然裁弯,老河逐渐淤积而形成淤积洲滩和牛轭湖相互交融的典型的泛洪平原湿地景观。在长江故道的洲滩形成了大面积的湿地,这些湿地对于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气候调节、水体净化以及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都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维持长江生命网络有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切断了故道与长江之间的天然联系,水体自身净化能力有限,而工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排放,故道的自然环境受到一定影响。河道发生突变后,水的流路随之改变,原来的航道格局发生了变化,对航运产生相应影响,如石首市的横沟镇、监利县城原来港口、排灌闸等被淤废,城市的取排水发生困难,原来沿江城市环境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减少对长江故道的污染,净化其水体,改善故道的生态环境,对维护健康长江意义重大。()荆江三口变化对三口洪道环境影响
荆江三口系指分流口门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三口洪道的逐步萎缩,分流、分沙量逐步减少。把1956年至今以来50年的时间按人类活动划分为五个时间段进行分段统计对比分析:1956~1966年,下荆江裁弯以前;1967~1972年,下荆江中洲子、上车湾、沙滩子裁弯期;1973~1980年,裁弯后至葛洲坝截流之前;1981~2002年,葛洲坝截流至三峡工程蓄水前;2003年至今,三峡工程蓄水后。裁弯以前,三口呈现慢速萎缩的状态;而1966~1972年期间,受中洲子、上车湾、沙滩子裁弯影响,由于藕池口临近裁弯段,分流量大幅减少,萎缩很快。1956年至2005年,三口多年平均分流比由第一阶段的29.4%减少到第五阶段的13.4%,多年平均分沙比由35.4%减少到17.9%。三口洪道的淤积造成了三口通流水位抬高,使得三口控制站中沙道观、弥陀寺、藕池(管)三站在荆江裁弯后年断流天数迅速增加,断流时上游枝城站相应流量增大,统计结果见表。表 三口控制站年断流天数及上游相应流量统计表时段 三口站分时段平均年断流天数 枝城分时段平均相应流量 (m3/s) 沙道观 弥陀寺 藕池(管) 藕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