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超越自我乐在其中
超越自我??乐在其中时间:2012-10-10 15:45来源:《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第1-2期 ?庞友海老师,1963年出生,苗族,重庆市九三学社社员。1983年黔江师范毕业后执教于一所“戴帽初中”,任班主任教授初二语文;1992年重庆师范学院历史系本科函授毕业后,毛遂自荐到黔江中学任高三历史老师。现为历史高级教师,致力于教育教学研究,先后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考试》《中学历史教学》《高考》《历史学习》《中学政史地》《教学与管理》《新高考》等20多种刊物上发表教研文章约70篇40余万字,内容涉及课堂教学研究、教材研究、试题研究、考试心理研究、高考研究等领域。由于教学成绩突出,教研成果丰厚,荣获“全国优秀教师”“重庆市优秀科研教师”“重庆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称号。?2008年教师节的第二天上午,接到《中史参》主编任鹏杰先生打来的电话,约我为“走近名师”栏目写篇文章。说实在的,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我根本没有想到,代表中学历史教育研究品牌的国家级专业杂志的主编会打电话约我这个普通的中学老师写稿。人贵有自知之明,为“走近名师”写稿我不够资格。虽然我以名师为榜样,不停地奋斗,不懈地努力,但与李惠军、陈伟国、李明赞、束鹏芳等真正的名师相比,我除了仰视找差距,也深知博览群书,用心干事,做个称职的历史教师的真正含义。动笔写作时,题目又让我犯难了。我非常喜欢这个栏目,每期杂志到手,我都是一丝不苟地先读“走近名师”,常常为他们优美独特的表述、独辟蹊径的探索和渊博丰富的知识所折服!比照自己,一个中师生,“半路出家”搞历史,“先天不足”显而易见,加之天生鲁钝,从不敢与别人相比,只有自己与自己比:今天的我能够超过昨天的我就知足了!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说过:“所有胜利之中,战胜自己是最首要、也是最伟大的胜利。”想到这,突发奇想,何不以此为题?于是有了题目的前半句。随后又为自己的阿Q精神感到好笑,居然还能找到体面的理论依据,自然也就偷着乐了,于是又有了题目的后半句。一、初涉文苑,没想到却是“史姑娘”伴终身1983年8月,我中师毕业分配到本县一个区中心小学。虽是小学,却有三个初中班(称“戴帽初中”),学校决定让我接初二的语文兼班主任,我觉得没有能力胜任初中课程,便向学校领导提出申请,希望教小学,若不行最好换成初中数学或物理。从小学到中师毕业,我的成绩一直平平,相对而言,对理科要感兴趣一点。那是一个崇拜大学生的年代,因而我在中师毕业前夕,就着手准备理科课程,希望通过离职进修或函授改变自己的中师生身份。这也是我当时提出最好教理科的原因。校长给我做工作说:这是学校领导对你的信任和器重,好好干吧,相信你很快会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领导都说了,这是对我的信任和器重,还有什么可说的!于是,我愉快地接受了学校领导的安排,找来各种语文工具书和参考资料,精心准备,但总有点不踏实。不过,在我的记忆中,好像没有出现让我难堪的地方。我的语文功底虽不算好,但口才还不差,加上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大都考上单设中学了,戴帽初中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差,所以我感觉应付他们还可以。但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当我成为语文老师后,很快就对文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当时学校一个在读电大的同事给我讲,函授要读就读中文,一是中文用处大,二是与理科相比难度小;还说,外国只承认三所中国大学的文凭,一是清华,二是北大,第三就是电大,最好是考电大。对于外国是否只承认那三所我半信半疑,但其他分析我是完全赞同,并为自己的能教语文而庆幸,立志非中文不读。我也悄悄的做起了文学梦,自费订了《散文》《散文百家》《短篇小说》《小小说》《星星诗刊》《诗刊》等文学杂志,还从书店买来胡适、梁实秋、林语堂、柏杨、沈从文等畅销作家的作品,如饥似渴地阅读。我尤其喜欢梁实秋的散文和柏杨的杂文,梁的散文机智闪烁,谐趣迭生,文白相融,自然妥帖,时或滑稽突起,却能适可而止,不堕俗趣,给人美的享受;柏的杂文笔触锋利幽默,语言风趣辛辣,针砭时弊、痛快淋漓,读时虽感沉重但特过瘾。自从我决定追求“文学梦”之日起,就天天坚持写读书笔记、练习写作,每给学生布置作文前,我都要写下水作文,有时与学生一起写,在评讲学生作文时,常将自己的“作品”拿来向学生炫耀,每当看到学生那敬佩(甚至是崇拜)的目光,我常露出得意的微笑。我最初的文学梦,并不完全是兴趣的因素,还有一个不便公开的秘密:想通过这种方式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调进县城。由于种种原因,我读中文函授和电大的梦都成了泡影,便动用各种关系买来全套中文教材打算参加中文自考。1987年,重庆师范学院历史系招收五年制本科函授,我想,文史不分家,又是首届本科函授,一番权衡之后,我参加了重庆师范学院历史系的本科函授,与历史结下了不解之缘。参加历史函授学习后,并没有放弃我的“文学梦”,几年时间,我写下了近百万字的读书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