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边塞与闺情的结合论纳兰容若边塞词的艺术个性郑亚芳.pdf.docVIP

《边塞与闺情的结合论纳兰容若边塞词的艺术个性郑亚芳.pdf.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边塞与闺情的结合论纳兰容若边塞词的艺术个性郑亚芳.pdf

第 52 卷 第 2 期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 52,No. 2 2015 年 3 月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Mar. 2015 边塞与闺情的结合 ———论纳兰容若边塞词的艺术个性 郑 亚 芳 ( 泉州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播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摘 要: 纳兰容若边塞词在词史上是独特的存在,塞外风物与闺中情愫的巧妙结合,边塞题材与婉约词 性的完美统一,显示了纳兰容若卓绝的艺术个性。这源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对情的特殊体认。纳兰对情的 体认和表述,受晚明重情、任情的文学观念的影响,词中在乎的是情的充分表达,而不注重边塞景物的猎奇性 描写。纳兰词把闺情的叙写置于边塞词的核心,把边塞景物作为情感表现的背景,从而在传统的边塞词领域 开拓出新的气象。 关键词: 纳兰容若; 边塞词; 闺情; 人生经历; 情观 中图分类号: I 207.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919( 2015) 02-0133-05 在历代词人中,大量创作边塞词的,当推清代 词人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1655—1685) ,原名成 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史稿·文苑传》载: “圣祖以其世家子,授三等侍卫,再迁至一等。”① 康熙出巡,他扈从随侍,韩菼《进士一等侍卫纳兰 君神道碑》云: “君日侍上所,所巡幸,无近远必 从……其从行于南海子、西苑、沙河、西山、汤泉尤 数。尝西登五台,北陟医巫闾山,出关临乌喇,东 南上泰岱,过阙里,渡江淮,至姑苏……”②因此, 足迹遍布边地内外,大江南北。由于是亲身所历 所见,其所创作的边塞词,具有独特的意蕴和特 点。正如蔡嵩云《柯亭词论》中所评价的那样: “尤工写塞外荒寒之景,殆扈从时所身历,故言之 亲切如此。”③ 一 纳兰边塞词的独特处,首先在于对边塞风物 的悉心描绘上,进而构成一幅幅真切可感的塞外  风景图。他的词中频频撷取这样一些物象: 古戍 烽烟(《浣溪沙·欲寄愁心朔雁边》) 、晚烟戍垒(《浣溪 沙》) 、寒云衰草 (《浣溪沙》) 、黄茅野店 (《相见 欢》) 、古戍饥乌、荒城野雉(《南歌子·古戍》) 、塞草 霜风(《南乡子》) 、堠雪翻鸦、河马跃冰(《满庭芳》) 等,明显具有荒寒阴森、萧瑟凄凉的边塞特征,使 得其词在表现境界阔大、景物壮观的塞外风光时, 带有浓厚的萧瑟之气,给人满纸苍茫凄凉之感。 同时纳兰边塞词还出现另一些物象,如玉阑、 红笺、西窗、红楼锦书、红蜡泪、青绫被、水沉暖香、 青螺秋波等,这些物象纤细柔弱,在传统词作中往 往是作为衬托闺情的符号存在的,与塞外风物的 粗犷豪放构成了鲜明对比。两组不同情感特征的 物象的组合,使得纳兰边塞词呈现出边塞景与闺 中情相结合的独特风貌。试看以下词作: 万里阴山万里沙。谁将绿鬓斗霜华。年来强半 在天涯。 魂梦不离金屈戍,画图亲展玉鸦叉。 生怜瘦减一分花。 ———《浣溪沙》 收稿日期: 2014-09-23 作者简介: 郑亚芳,女,福建泉州人,福建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厅 A 类社科项目“清代词体形态研究及清词中兴探因”阶段性成果 ( 项目编号: JA11231S) 。 赵尔巽、柯劭忞等: 《清史稿》卷四八四,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年版,第 13361 页。 张草纫: 《纳兰词笺注( 修订本)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420 页。 转引自张秉戍: 《纳兰词笺注》附录《纳兰性德词集评》,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587 页。 134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年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 同。 红蜡泪。青绫被。水沉浓。却向黄茅野店 听西风。 ———《相见欢》 这里,“万里阴山万里沙”“微云一抹遥峰”“黄茅 野店,听西风”的边塞背景中,出现了“画图亲展 玉鸦叉”“画眉”“红蜡泪”“青绫被”的闺阁意象 与意绪的描写,这在传统边塞词中是比较少见的。 这种边塞景与闺中情的结合,是词人主观的有意 选择,源自他对现实或现状的抗拒与逃避。词人 与自己的职责角色之间存在着一种貌合神离的疏 离,表面尽职尽责,“进反曲折有常度,性耐劳苦, 严寒执热,直庐顿次,不敢乞休沐自逸”①,内心却 是厌恶与排斥,他借闺情意象衬托出对边塞行役 的厌倦,从而在词作中表现出恋家情结。如《清 平乐》( 麝烟深漾) 一词,就表达出急切而强烈的回 归愿望。词

文档评论(0)

1983xuesh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