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1辛亥革命[精]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试验与失败 ——共和革命的历史逻辑 (一)问题的提出 (二)1905年以后的政治形势 (三)从武昌起义看共和革命的必然性 (四)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 (一)问题的提出 李泽厚:“现在看来,中国当时如果选择康梁的改良主义道路会好得多,这就是说,辛亥革命其实是不必要的。这样我就否定了孙中山最重要的革命业绩。” (李泽厚、刘再复:《告别革命》) 李泽厚《思想史的意义》: “‘革命’可说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主题。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一九二七年‘大革命’、一九四九年革命、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不过其荧荧大者……其中,一九四九年革命所造成的影响最为巨大。”“革命是否必要或必然?‘假如’史学在这里派上了用场。它展示的是历史并非宿命,是人在主动创造历史,人有选择的可能。政治领导人于此负有重大责任。从辛亥到‘文革’都没有革命‘一定要发生’的逻辑。” 王也扬《客观历史的可能性与研究者》: 总而言之,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革命都是属于非常态性事件,是社会矛盾累积激化、政治危机处理不当、政治妥协终未达成、历史当事人的一方被“逼上梁山”之举。我们考察各国史,均可看到,在革命危机生成的过程中, “假如”历史当事人中的主导一方能够在为时未晚的阶段或关节上,采取正确的举措,来调和矛盾、化解危机、达成妥协,那么革命这种非常态性事件是有可能避免的。而为了证明一种政治理念的正确,硬把历史的非常态性事件说成是历史的常态和唯一的选择,政治家这么做情有可原,史学家也这么做则有违职业的要求。 朱宗震《不要在“假设”上浪费时间》 从世界范围说,革命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选项,社会为革命的成功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们固然不应该把革命说成历史运动的“唯一的选择”,也不应该把革命看成完美无缺而又神圣的,但我们实在无法证明,近代中国不通过革命的道路,也能解决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因为历史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其他证明都是徒劳的。 (二)1905年以后的政治形势1.同盟的成立及其活动 1905年8月20日在东京召开同盟会成立大会。通过纲领“驱逐达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同盟会成立后进行思想宣传和武装起义。规模最大的起义是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起义。 林觉民致妻子陈意映: “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 方声洞致父亲的绝笔书: “此为儿最后绝笔之禀,此禀果到家,则儿已不在人世久矣……夫男儿在世,不能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使同胞享幸福,虽奋斗而死,亦大乐也;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也。对于家庭,本有应尽之责任,只以国家不能保,则身家亦不能保,即为身家计,亦不能不于死中求生也。儿今日极力驱满,尽国家之责任者,亦即所以保卫身家也。他日革命成功,我家之人,皆为中华新国民,而子孙万世,亦可以长保无虞,则儿虽死,亦瞑目于地下矣。” 2.预备立宪 1905年7月16日,清廷命镇国公载泽等分赴东西洋考察各国政治。12月2日出发。五大臣分两路,载泽、李盛铎、尚其亨前往日本、英国、法国、比利时等国,戴鸿慈、端方前往美国、德国、俄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 1904年张謇致袁世凯: “日、俄之胜负,立宪、专制之胜负也。今全球完全专制之国谁乎?一专制当众立宪,尚可倖乎?日本伊藤、板垣诸人共成宪法,巍然成尊主庇民之大绩,特命好耳。论公之才,岂必在彼诸人之下;即下走自问志气,亦不在诸人下也。” 1905年张謇致袁世凯: “万机决于公论,此对外之正锋,立宪之首要。上年公谓未至其时,亦自有识微之处。今外度日俄之前途,内揆徐刘之近效,针锋相值,似当其可矣。曩言万世在后,万史在前,今更为公进一说,日处高而危,宜准公理以求众辅,以百人辅,不若千,千人辅,不若万,万人不若亿与兆。……且公旦执牛耳一呼,各省殆无不响应者。安上全下,不朽盛业,公独无意乎?及时不图,他日他人构此伟业,公不自惜乎?” 载泽等关于立宪的密折 1906年7、8月,载泽等考察陆续归来。他们上了一道密折,请求宣布立宪。密折中详论立宪的好处说:“一曰皇位永固。立宪之国君主,神圣不可侵犯,故于行政不负责任,由大臣代负之,即偶有行政失宜,或议会与之反对,或经议院弹劾,不过政府各大臣辞职,别立一新政府而已。故相位旦夕可迁,君位万世不改,大利一。一曰外患渐轻。今日外人之侮我,虽由我国势之弱,亦由我政体之殊,故谓为专制,谓为半开化而不以同等之国相待。一旦改行宪政,则鄙我者转而敬我,将变其侵略之政策为和平之邦交,大利二。一曰内乱可弭。海滨洋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