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道教教义.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教教义

道教在东汉张道陵天师创教时,奉老子为祖师,以《道德经》为主要理论经典,将“道德”作为最根本的信仰。那,道教为什么要以“道”命教呢?正是因为所有学道之人对老子之“道”一要信仰、二要研究、三要继承、四要发扬。《典论》云“道士者,以道为事”。 “道” 在教中是唯一的理论信仰,“清净为宗 虚无为体 柔弱为用”是“道”的特征,而所谓“道”既是宇宙的本原也是主宰者,它无处不在,不物不包,所以有了“一切有形皆有道性”的说法。它有“道”方生成宇宙, 而有了宇宙,中间的“元气”就再生成日月、星辰、四时、五行,由此而生化万物。《道德经》云“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又《太平经》云“夫道者何也?万物之元首,不可得名者。六极之中,无道不能变化。元气行道,以生万物,天地大小,无不由道而生也”。《玄纲 论》中说“道者何也?虚无之戏,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其大无外,其微内无。浩旷无端,杳杳无际,至幽靡察,而大明垂光。”依此,道既是宇宙本题 同是自然规律。《老子想尔注》将“道”神话,云“一散形为气,聚气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体” 道又是“空”,《清净经》云“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道德经》云“道可道 非常道”意思是道是难以言表。 修道,《消魔经》云“真道之业 不衰不病 不死长生”这就是说人能够通过修炼,达到“与道合真”的目的,从而长生不死,逍遥自在。 “德” 道经中所说的“道之在我者即曰德”,它由“道”而分化。相对“道”而言,道是总体,而德是个体,所以万物的生化离不开“德”。有“道尊德贵”之说,《自然 经》中云“德言德者,谓得于道果”。《清净经》云“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 妄心, 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即生贪求。 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之者,常清静矣”说明了一个道教徒必须要修 身养性,“修道养德”既是此意。《玄纲论》云“德者何也?天地所禀,阴阳所资,经以五行,纬以四时。牧之以君,训之以师”《太平经》更是认为“道”与 “德”驾御宇宙的一切,天地人三才都属于它的范畴。 而道教修德的手段通常就是“广积阴鸷”,要“先修自己 再度众生”。所以相继出现了《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等劝善书。 清净 道教教义中修行的方法和处世态度。但葛洪则认为应以儒家之礼应对外世,以清净之章规律自身。“清净”与“无为”是两个类似的感念,含义就是“清心寡欲 无为和静 ”。道教认为清净是“道”的根本“则道自来居” 希 夷 夷为无色;希为无声,形容道处于一种不可感觉的虚无缥缈状态。《道德经》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内丹家以之为元气之特征。《道 法会元》卷七二:“希夷者,虚无自然之宝也,父母之元气。元气者,至清至纯,不可得而尽言也。希者,至少也;夷者,平也,养也。” 我命在我不在天 道教基本命题。语出《抱朴子内篇·黄白》:“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老子西升经》:“我命在我,不属天地。”道教学者一反儒家“生死由命, 富贵在天”的观念,为追求长生积极同自然作斗争,提出了这一力争自己掌握人生命运的口号。内丹家和外丹家试图修炼内外丹,夺天地之造化,掌握自己生命,术 数家又想以占验预知自己命运来趋吉避凶。“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命题,鼓舞了道教学者战胜自然和社会灾害的勇气,也加强了道士开发人体潜能和追求超自然力的 宗教信念。 不争 道家处世的基本原则之一。《道德经》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即是“不争”。《道德经》: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八章)“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八十一章)道家以“不争”为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教沿袭 了“不争”的原则,用于道士的修行,不与俗人争利,而以得道为人生之大利。道教戒律亦体现了不争的原则。 抱一 语出老子《道德经》:“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营魄即魂魄,二者相守为一。则形神相合,人的生命得以延续。道教吸收老子哲理为自身教义,将“一”作为天地之根本。《老子》:“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早期经典《老子想尔注》、《太平经》、葛洪《抱朴子》对此加以发挥,将一等同于道,视为 天、地、人的本原。修道之人当与一相守,遂将“抱一”发展成为“守一”,提出一套具体的方法,称“守一之法”或“守一”。《云笈七籤·元气论》释“一”为 真正至元纯阳一气,与大道同心,与自然同性。《五厨经法》:“得一者,言内存一气以养精神、外

文档评论(0)

sf1971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