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教文化及其现代意义
道教文化及其现代意义??? ??? —— 一种新的“中体西用”的文化构想??? ??? [摘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科技为主导的经济世界日益暴露出其弊端:一方面是现代化的深入,另一方面是包括精神在内的宇宙秩序的紊乱。特别是中国,除受此二难之外还受到来自西方的经济、文化霸权的威胁。为此,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梳理,建立一种“中体西用”的文化结构是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有力保障。“中体”之中,道家文化的自然主义和天人合一的人生理想契合了时代的精神呼唤,也是中国文化的根蒂和渊源。??? ??? [关键词]道教文化;现代意义;中体西用??? ??? ??? ??? 如果把中国的文化体系比喻成一棵树,那么,道教文化无疑可以充当这棵参天大树之根髓,儒为主杆,佛及其它为枝叶而已。这种划分法也许跟传统的文化观念有异,但如果对道教文化甚而中国文化作一番深层的历史考察,此论立矣。近代以降,在矫枉过正的炮火下,传统文化日损,国人的精神秩序昏乱不堪,及至改革开放,与世并轨,现代化的冲击日强,致使本来严重的精神危机日隆。置此民族精神危乱之际,为力排现代化非人性及西教(特别是基督教)对我国民的蛊惑、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必要对我国传统文化作一次梳理,来一次深刻的精神溯源。通过这次艰辛的文化探险,我们自然会明白道教文化乃我中华民族的文化根砥、精神家园。于此重提“中体西用”的历史话题显示了其特定的现代意义。??? ??? 一、道教的文化渊源??? ??? 中国道教的创始人为开汉勋臣张良的八世孙——张陵(公元34—156年)。作为张良的后裔,张道陵颇得其祖的超凡飘逸之遗风,毕生以修道养生为能事。早年曾作过巴蜀江洲令,后辞官归隐,云游四海,遍访名山,晚年终于在蜀中的鹤鸣山得道,遂创立天师道(俗称五斗米道),自号天师。其子张衡号嗣师,孙张鲁号系师,多于汉巴一带传教。张鲁还在汉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归顺曹操后,作为中国道教正统的天师道方传向中国的大江南北。道教为何会在中国产生?为何会在此时产生?它与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怎样的渊源关系?等等,这是我们拟解决的问题。??? ??? 大致说来,道教的文化渊源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古代鬼神文化、方仙道、黄老之学、先秦其他各学派——包括儒、名、墨、法、阴阳五行等。其中道家思想构成了道教的思想内核,其余各派则构成了外壳,皆为道学所用。??? ??? 道家思想的精髓为“全真葆身”,故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的致高境界。在此原则下,一切得以“全真葆身”为依归,扩而充之,当寻求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社会和宇宙的和谐,此乃道统。张陵归隐后,悟道甚勤,终于在一个冥冥之夜梦到太上老君——老子授之洞藏三经、金丹秘决、都功印和雌雄二剑,命其号为天师,遂作《老子想尔注》,创立天师道,设坛授徒,推而广之。以此可知道家与道教的嫡承关系。此乃道体之谓也。??? ??? 除了道体,道教还以其它文化为用,表现了其开放兼容的高超气度,同时也是对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一次重大的整合。在天师道创立之前,中国就存在着方仙道和黄老道等非正统的道教思想。传说中的黄帝的师父——广成子即是中国道教的先师,轩辕黄帝曾三次问道于空洞山的他,使黄帝获“致道”,内修则飘逸超脱,外用则天下太平,黄帝之至尊贤帝名始也,炎黄之嗣开也,道为中国文化精髓之证明也。??? ??? 鬼神文化乃任何民族早期的文化形态,包含在原始宗教与祭祀文化及巫术祝由之中。万物有灵、灵魂不死为其精髓。原始宗教为万物有灵的泛神的自然宗教,以此为精神依归,时兴拜物教和各种图腾、禁忌。与宗教意识相联系,祭祀文化兴起,先是祭拜天地万物,继而祭拜先祖前贤。后来,这些鬼神文化被道教吸收,改造成“灵魂不死”、“天人合一”、“符咒之术”。李赝《蜀记》曰:“陵避疟于丘杜(巫教组织)中,得咒鬼之术书为之,遂解使鬼法。”??? ??? 方仙道是方士求仙之道。他们笃信人间有神仙,人可为神仙,神仙居住在神山上,例如蓬莱、方丈、瀛山即为古代著名的神山。人可为仙是需要修炼的,于是他们以炼丹食丹为己任,颇有蛊惑性。据说秦始皇即是食丹过多而亡的。道教之丹分内丹与外丹,外丹为正式道教产生前的方仙道所热衷,体现了没有深邃的理论指导下的蒙昧。内丹较外丹兴起要晚,重存心养性,实为一种修为养身的方式。??? ??? 西汉初年,统治者崇黄老之道,无为而治,与民休息。这种宽松的政治导向,为文化整合及至正式道教的创立提供了历史契机。其中黄老道及方仙术的盛行为道教的成立奠定了直接的基础。一代枭帝——汉武帝虽然在理论上接受了董子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但内心里却极崇黄老之学,欲求长生不老,任用公玉带、公孙卿、栾子等大兴方学、大炼金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