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链黑菌素的化学结构 2、链黑菌素的DNA损伤效应 链黑菌素表现出多种对DNA的不可逆性的金属络合位和络合键,通过特定的金属离子如锌、铜、铁、锰、镉、金形成链黑菌素-金属-DNA络合物。金属离子的出现阻止了SN-DNA的缔合。 用含有不同的锌摩尔当量的DNA滴定链黑菌素表明:一分子链黑菌素需要5.7摩尔锌离子和20~25摩尔的磷酸DNA才能形成络合物。 Sinha报道说离体的化学温育降低链黑菌素与DNA的络合,250个核苷酸结合1分子链黑菌素,而二价锌离子的存在大大加强了成键,使络合变为180个核苷酸结合1分子链黑菌素。 3、染色体效应 1) 由SN引起的染色体畸变和SCEs(姐妹染色体交换); 2) SN造成的染色体着丝点及DNA损伤。 3)SN诱导的染色体及DNA损伤的预防 (1) 抗氧化化合物 人们发现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可以在非细胞系统中,完全抑制由SN诱导的脱氧核糖衰变和DNA断裂。 (2)金属螯合剂 金属螯合剂也被发现对防止由SN引起的DNA损伤有保护作用。人们还发现螯合化合物去铁敏(解毒药)和2.2-dipyridyl(二吡啶基),能够保护游离DNA和细菌细胞不受SN诱导产生的毒素,以及TP(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1-内酯,一种具有抗氧化特性的硝基氧自由基)的伤害。 四、偏端霉素A和倍癌霉素A 具有(A/T)n序列的窄小沟对于偏端霉素A(distamycin A)这类称之为小沟结合物的药物(minor groove binders,MGBs),是很好的结合位点。 偏端霉素A(A)的化学结构以及偏端霉素-CGCAAATTTGCG复合物模式(B) 倍癌霉素A 倍癌霉素A与偏端霉素A的作用机制相似,主要位点是腺嘌呤分子中N3烷化,尽管有时也在鸟嘌呤的N3位烷化。 A:倍癌霉素A-DNA(GAAAAGG + CCTTTTC)加合物; B:在偏端霉素A(紫色)介导下,倍癌霉素A(桔红色)与CAGGTGGT + ACCACCTG 中G分子中N3形成共价结合的三元加合物; :表示被烷化的核苷位点。 五、多色霉素类抗肿瘤抗生素 通过攻击DNA大沟实现抗肿瘤生物学效应的药物非常少。一些致癌物质如活化的黄曲霉毒素B1,其致癌作用是通过对鸟嘌呤N7的攻击实现的。 有趣的是,多色霉素类(pluramycins)抗肿瘤抗生素通过嵌入DNA大沟实现抗肿瘤生物学活性,这类抗生素包括altromycin、克大霉素(kidamycin)、赫大霉素(hedamycin)、多色霉素、新多色霉素(neopluramycin)、DC92-B,以及红玉黄素A(rubiflavin A)等。 (a)所示为多色霉素的化学结构; (b)所示为多色霉素-(N7-鸟嘌呤)DNA加合物:在C2位嵌入部分的侧链(白色),其与鸟嘌呤N7发生反应,以及在C8和C10位的糖(黄色),其与小沟DNA发生交互作用; (c)所示为多色霉素与DNA发生共价反应的机理,以及经过热诱导后多色霉素-(N7-鸟嘌呤)DNA加合物链的断裂。 KW-2149与BMS-181174的化学结构以及经谷胱苷肽活化的机制 FR900482和FR66979的还原活化机制 丝裂霉素C与DNA单功能和双功能活化形成加合物的机制 由MC在对DNA引起交联时的两步反应 活化形式的MC中C-10氧原子与DNA之间的CpG顺序-特异性的H-键箭头指向作为共价反应靶位的鸟嘌呤 MC单加合物存在下,专为CG-CG序列交联 单烷化的MC-DNA加合物模式 MC在C4pG5中鸟嘌呤G5残基的N2位烷化;通过MC分子中C10与鸟嘌呤G15之间的键的作用可以形成交链的加合物。 第三节 博莱霉素类抗肿瘤抗生素 一、博莱霉素类抗生素的结构特征 博莱霉素(bleomycin ,BLM)是一族具有独特结构和作用的广谱抗菌抗肿瘤抗生素,是日本微生物化学研究所梅泽宾夫首先从轮枝链霉菌(Streptomyces vertillus )中分离到的,属于糖肽类抗生素。 BLM组分繁多,在天然组份中结构衍生物有十几个。 一个典型的BLM-A2分子由四部分组成:1)末端氨基,参与BLM与核酸的相互作用;2)bithiazole部分,也参与BLM通过DNA小沟与DNA结合;3) 一个假肽部分,通过几个配位键结合过渡态金属,与识别特定DNA序列有关;4) 一个多聚糖部分,其功能尚待讨论。 泰莱霉素(talisomycin)被称为第三代博莱霉素,其疗效比博莱霉素好,而毒副作用较小。泰莱霉素的化学结构。 一、博莱霉素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有些抗肿瘤药物具有断裂DNA的功能,其中许多是通过氧化还原系统来活化这些药物分子,形成具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