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结肠黑变病的病因和治疗.doc

【2017年整理】结肠黑变病的病因和治疗.doc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结肠黑变病的病因和治疗

  结肠黑变病百科:结肠黑变病的病因和治疗 一、结肠黑变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   1. 长期服用泻药引起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结肠黑变病无种族遗传性,常见于老年人,至今确切病因尚不清楚。早在1928年Banle提出了MC与蒽醌类泻药(73%)的关系,长期口服泻药被多数学者公认是引起MC的主要原因,其中尤以蒽醌类药物(美鼠李皮、番泻叶、大黄苏打等)为主。口服以牛黄解毒片、麻仁润肠丸、芦荟、果导等提取物制成的泻药和二苯甲烷类泻药(如比沙可啶),亦可引起MC。并且服药的时间和方法也影响着MC的发生。有报告服用泻药者出现结肠黑变病的最短时间国外为4个月,国内为1个月,小于4个月者为23.0%。另一组材料显示,间断服药小于1年的患者,结肠黑变病的发生率为9.52%;间断服药超过1年者为11.25%,连续服药小于1年,MC的发生率为77.78%;连续服药超过1年者,发病率高达81.06%。   2. 由于饮食习惯不当引起   然而,并非所有的MC都与泻药有关,有约1/4病人长期服用蒽醌类泻药无黑变。而另有l/4的黑变患者无长期用药史,有患者随着便秘的减轻,MC减轻或消失,认为便秘可能是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即脂肪及蛋白质摄入增加、纤维素摄入减少,便秘、直肠前突、肛直肠反射失调等排便困难患者的增多,结肠黑变病患者明显增加。   3. 溃疡性结肠炎引起   溃疡性结肠炎也可能是导致MC的另一个因素,其中有患者未用过泻药而内镜却同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和黑变病。还有慢性腹泻的部分患者同时发生MC,推断慢性腹泻也是MC的病因之一。有人报道因腹部枪伤后,输尿管与结肠吻合者,吻合口以下也发生黑变。   4. 老年人体弱,胃运动功能减退引起   此外有人认为年老体弱,胃肠运动功能减退,粪便在肠道停留时间过长也可能与MC有关。还有人提出年龄亦影响MC的发生,其中60岁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发病率甚至高达88%。   5. 其他原因引起   至于MC与结直肠癌和腺瘤、息肉的关系各家文献报道并不一致。国内外报道结肠癌伴发率分别为5.4%和5.9%,结肠息肉伴发率分别为55%和19.2%。   二、有结肠黑变病患者患直肠癌的危险性增大   Siegers的前瞻性研究表明,有MC则患结直肠癌危险性增大,Tanaka等应用1-羟基蒽醌成功地建立了大肠肿瘤的动物模型。国内的一组资料提示MC患者中结肠息肉的发病率为36%。一份对14篇回顾性研究的总结指出,服用蒽醌类及其他泻药与结直肠癌之间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但Nusko等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却显示服用蒽醌类泻剂,结肠黑变病不会增加结肠腺瘤和结肠癌发生的危险性。由于结肠息肉是明确的癌前病变,虽然目前对于结肠肿瘤与MC是伴发还是因果关系还不能确定,但警惕患MC后有可能发生结肠癌是必要的。总之,MC是一种与长期便秘及服用泻药有关的色素沉着性疾病,其色素来源尚不清楚,结肠黑变病现象是便秘本身所致,还是长期服用刺激性泻药的作用所为,或两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及与结肠癌、结肠(绒毛状)腺瘤和溃疡性结肠炎的明确关系尚待进一步前瞻性研究。   三、结肠黑变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结直肠黑变病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主要有腹胀、便秘及排便困难,少数患者有下腹部隐痛及食欲欠佳等,可能与黑变病侵犯结肠神经丛,使黏膜内神经丛产生退行性改变,导致肠功能失调及电解质紊乱有关。少数患者有低血钾、低血钠、低血钙。偶见水肿性结肠狭窄。有人报告本病较多伴发结肠癌、腺瘤和息肉。   主要根据肠镜下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黏膜固有层内有大量含有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黑色素染色阳性,而铁染色阴性。临床表现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四、结肠黑变病如何治疗   1. 治疗   对MC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治疗。多数学者认为,MC是一种良性可逆性的非炎症性肠道黏膜病变,随着便秘症状的改善和泻药的停用,大量脂褐素经溶酶体消化、分解,MC的色素沉着可减轻甚至消失。因此,建议多食蔬菜、水果及纤维丰富的饮食,以及多喝水、多锻炼,以减少便秘或排便困难,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停用或不用含有色素的泻药而改用油性的缓泻剂,必要时使用胃肠动力药和微生态制剂等药物治疗缓解便秘,可减少MC的发病及逆转已经产生的病变。对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等一些可能引起黑变病的原因应给予治疗,如行直肠前突修补、内套固定术等。对于已经确诊为MC的患者,要定期随访肠镜,及时发现伴发的结肠息肉、腺瘤及结肠癌,早期内镜下进行高频电切或手术根除治疗。但对无服用泻药史而有本病者,治疗方法尚待进一步探讨。   2. 预后   多数学者认为结肠黑变病是一种良性可逆性损害,可与结肠癌并存,定期随访肠镜是十分必要的。   五、结肠黑变病应

文档评论(0)

love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