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人民版(全国通用)一轮复习课件:专题自主学习课(五).ppt

高三历史人民版(全国通用)一轮复习课件:专题自主学习课(五).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历史人民版(全国通用)一轮复习课件:专题自主学习课(五)

认读要领 一条主线: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演变的过程。 两大重点: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 三个阶段: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90年代多极化趋势加强。 角度一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苏同盟到战后“冷战” 对抗两极格局的形成 【精要归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和苏联成为主宰世界的两大主要力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导致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相继出笼,1949年北约成立、1955年华约成立,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并相互对峙,“冷战”局面出现。美苏两国为主导,世界被一分为二,导致了“冷战”与“热战”并存局面,至50年代演变为美苏争霸。 【考题例证】 (2014·山东文综,23)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目的是(  ) 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 解析 20世纪40年代末,中国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亚洲一系列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成立,美国扶植日本的目的是为了反苏反共,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故A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联合国、北约等确立其在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故B项错误;美国的战略重心一直在欧洲,没有转移,故C项错误;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D项时间上不符。故答案为A项。 答案 A 角度二 从对抗走向合作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 【精要归纳】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欧共体、日本、第三世界、中国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局面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一超多强”是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世界局势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 【考题例证】 (2015·重庆文综,12)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解析 材料表明1960年的非洲国家民族意识觉醒,民族意识觉醒的“变迁之风”促成了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故选C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于1942年,A项不符合题干的时间信息要求,排除。材料的核心信息是亚非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第三世界的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B项表述错误,排除。冷战背景下,美苏两国关系长期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不会持续缓和,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答案 C 主题一 不同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对抗的思想观念——世 界政治局势不稳定的根源 【主题评说】 俄国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了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抗,根本上说是国家利益之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势力,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走向联合,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的冲突日益显现,最终导致了美苏战时同盟破裂,美苏两极格局逐渐形成。其实质是不同社会制度与国家利益的对抗,成为世界局势相对不稳定的根源,也是至今某些大国推行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思想根源之一。 【考题例证】 (2014·上海单科,26)“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这段文字出自(  ) A.《华沙条约》 B.《北大西洋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凡尔赛和约》 解析 《华沙条约》是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可以判定为《北大西洋公约》,故B项正确;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宣告各国政府保证使用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同它们处于战争状态的德意日三国及其仆从国,每个国家的政府保证互相合作,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凡尔赛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答案 B 主题二 世界多极化趋势体现的政治多元化、民主化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