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45区块水驱精细挖潜效果分析报告.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朝45区块水驱精细挖潜效果分析报告

四是可采储量增加,采收率提高 双曲递减法评价采收率,增加可采储量1.36万吨,提高采收率0.12个百分点 水驱特征曲线法评价采收率,增加可采储量2.85万吨,提高采收率0.19个百分点 双曲递减法曲线 甲型水驱特征曲线 时间(年) 年 产 油 (t) Np(万吨) LG(WP) y =0.00627x + 4.03008 y =0.0046x + 4.56706 五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井数 (口) 朝45区块水驱精细调整前后效益评价情况 一、基本情况 二、开发存在的问题及潜力分析 三、水驱精细挖潜的做法及效果 四、下步调整意见及认识 目   录 下步调整意见 朝45区块精细挖潜前后剩余油分类型量化表 Ⅰ类储层 剩余 储量 比例 (%) -0.1 -0.3 -0.2 0 层间 干扰型 平面 干扰型 高水淹韵 律顶部型 注采不 对应型 Ⅱ类储层 -0.5 -0.3 -0.1 0 层间 干扰型 平面 干扰型 高水淹韵 律顶部型 注采不 对应型 Ⅲ 类储层 -0.1 -0.1 0 0 层间 干扰型 平面 干扰型 高水淹韵 律顶部型 注采不 对应型 调整前 调整后 全区分类型剩余油 -0.7 -0.9 -0.2 -0.9 合计 Ⅰ类储层 Ⅱ类储层 Ⅲ 类储层 深化低渗透储层水驱规律研究 加大周期注水与深浅调剖结合应用力度 进一步提高水井细分程度,优化层段轮注方式 优选中高含水层进行堵压 剩余 储量 比例 (%) 剩余 储量 比例 (%) 剩余 储量 比例 (%) 下步调整方向 朝45区块下步综合调整分布图 朝45下步精细挖潜工作量安排表 120 4 20 57 15 10 4 10 小 计 修 井 浅 调 剖 周期 注水 结构 调整 深 调 剖 酸 化 细 分 层 注水井(井次) 17 3 3 3 5 3 小计 修井 热气酸 解堵 堵压 结合 堵水 转向 压裂 油井(井次) 图 例 油井 水井 周期注水 调剖 细分 堵压结合 转向压裂 几点认识 一是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区块,依然存在中低含水井、中低含水层和中低含水部位,对这部分潜力的精准认识是进一步提高区块开发效果的基础 二是细分注水技术是常规水驱挖潜最基本的调整手段。在此基础上,优化周期注水、深浅调剖、油井措施挖潜等技术配套组合,为进一步改善区块开发效果提供技术支持 三是朝阳沟油田一类区块逐步进入“三高一散一多”开发阶段,朝45区块的开发实践为这类区块的水驱精细挖潜提供了指导 * * * 根据朝阳沟油田 “三分”开发思路,考虑油藏类型、构造位置、储层渗透性、原油流动性、裂缝发育程度,区块为一类区块 * 为了满足水驱挖潜的需要,根据朝阳沟油田储层分类标准,应用储层渗透性和砂体发育规模等参数, 划分为三类储层 * 三大类型剩余油比例为47.6%,剩余油量化结果表明,Ⅰ、Ⅱ类储层水淹程度较高,剩余油零散分布,进一步挖潜剩余油难度增大;Ⅲ类油层砂体规模小,水淹程度低,剩余油富集,但挖潜难度大。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成熟水驱挖潜技术的配套应用力度,优化技术参数,努力提高储量动用状况,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 朝阳沟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强,尤其是裂缝发育的区块,存在较强的渗吸作用,适用于周期注水技术。岩心渗吸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周期注水可提高采收率2.55-4.78个百分点;非均质砂体模型数模结果表明,周期注水可提高砂体采收率0.91-3.16个百分点 * 开发初期低含水阶段,通过人工裂缝、天然裂缝与井网的合理匹配,改善了储层渗流能力,提高了水驱开发效果;根据朝102-56-井及朝104-56井示踪剂成果,第一优势通道方向是裂缝渗透率最高且同一河道主体带顺流方向,第二优势通道方向是裂缝渗透率较高且同一河道主体带水平方向,第三优势通道方向是同一河道主体带逆流方向,最后两河道切叠方向水驱最弱或水驱不受效。中高含水阶段,注入水沿裂缝或高渗透层突进,形成水驱优势通道,水驱效率降低,通过应用深度调剖技术封堵裂缝和高渗透带,扩大水驱波及体积 * 从朝45区块两个示踪剂监测井组调剖前后结果上看,调剖后见剂井数较调剖前明显减少,见剂时间较调剖前见剂时间延迟,监测结果说明调剖后裂缝大孔道被有效封堵,注入液优势渗流方向改变,储层非均质性得到改善。 * 针对不同类型的剩余油,采用相应的水驱挖潜手段,实现了调整挖潜技术手段和精描成果的高度结合。 * 剩余可采储量仅有20.3%,与二类区块采出程度13.1%相比,高出14.8%,与三类区块采出程度7.2%相比,高出20.7%;与二类区块含水48.1%相比,高出6.6%,与三类区块40.4%相比,高出14.1% * 考虑砂体规模、连通类型和连通油井数,确定了含水40~60%阶段,不同类型油层合理配注强度 * 零散井点含水上升井,单井点主水驱优势方向

文档评论(0)

ee88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