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柳永词之“俗”及其影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論柳永词之“俗”及其影响

论柳永词之“俗”及其影响 虎生梅 (喀什师范学院 人文系 20060502013) 摘要:北宋词人柳永因其对词的巨大贡献,奠定了他在词坛上的地位。然而,历代文人却以“俗”病柳词。本文拟从内容、语言、表达方式三个方面阐释柳词“俗”的特征及其所产生的广泛影响,进而肯定其词因“俗”而造就的独特地位。 关键词:柳永、俗、特征、影响、地位 A Discussion of Liu Yong’s popularization poems and its influence Abstract:Poet Liu Yong contributed to poems in the northern of Song dynasty,so he became very important in domain of poem,However, successive dynasties man of letters regarded his popularization poems as his mistake. This thesis will explain the characteristic of Liu Yong’s popularization poems and its extensive influence from three aspects , such as content, language and expression, thus affirms his poems and establishes a unique position in domain of poem. Key words: Liu Yong, popular, characteristic, influence, position. 引言 柳永,中国第一位专业词人,中国词史上第一位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开创了俚俗词派,现有《乐章集》流传于世。他对词的贡献,奠定了他在词坛上的地位。然而,历代词评家却以“俗”病柳词。本文拟从内容、语言、表达方式三个方面阐释柳词“俗”的特征及其所产生的广泛影响,进而肯定其词因“俗”而造就的独特地位。 柳永词“俗”的表现特征 柳永是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人之一,他一生经历了太宗、真宗、仁宗三朝,正值北宋社会承平之时。生产发展、经济上升、都市繁荣,整个社会相对稳定,到处歌舞升平。这种安定的社会背景为专供娱乐消遣的词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对词的创作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柳永便在这种时代氛围中应运而生,他顺应了词的发展要求,大量创作慢词并且开创了俚俗词派。然而,却遭到了宋以来文人的一致否定和批判,他们认为这种俗词所反映的内容不符合“雅”词的标准。例如,晏殊就曾以自己“不曾道‘彩线闲捻伴伊坐’。”[1]来贬斥柳词之俗。另如: 柳三变游东都南北二巷,作新乐府,骫骳从俗,天下咏之。[2] 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谐音律,而词语尘下。[3] 毫无疑问,这些词评家一致认为柳永词一言以蔽之——俗。观其《乐章集》,柳永的词的确体现出“俗”的特征。其“俗”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内容俗 柳永词在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情趣,着意与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词的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表现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如《定风波》一词: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捻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这首词表现的是思妇的闺怨,全词以思妇的口吻写成,表现她同恋人分别后的相思与悔恨。并通过对其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其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在思妇的眼中,桃红柳绿尽变为伤心触目之色:“惨绿愁红”。一颗芳心竟无处安放:“芳心是事可可”。尽管窗外已是艳阳高照,她却无心起床梳洗,长久的相思之苦已使她形容憔悴。只因为:“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至此,抒情女主人公已抛开含蓄和委婉,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早知那样,真应该当初就把他留在身边。“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捻伴伊坐。”在“我俩”的小天地里,“他”用功念书,“我”拈着针线陪着“他”,那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年少光阴虚过”了。这位抒情女主人公如此泼辣、放肆的追求爱情的心理,在文人看来是俗不可耐的。 表现被遗弃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如《驻马听》一词: 凤枕鸾帏。二三载,如鱼似水相知。良天好景,深怜多爱,无非尽意依随。奈何伊。恣性灵,忒煞些儿,无事孜煎,万回千度,怎忍分离。

文档评论(0)

df9v4f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