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设课程设计指导--精.ppt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2、标注尺寸 对所有尺寸包括倒角、圆角都应标注无遗,或在技术要求中说明。 不允许出现封闭的尺寸链。 应根据加工工艺的要求选择基准面,进行标注。 3、表面粗糙度 轴的所有表面都要加工。 表面粗糙度可查表6-2(指导书P52)。 4、标注尺寸公差 凡有配合处的直径按装配图的配合性质标出尺寸的偏差。(p154) 键槽的尺寸偏差及标注方法可查指导书。(p107) (键槽深度标注d-t的尺寸偏差) 在零件工作图上对尺寸及偏差相同的直径应逐一标注,不得省略; 参见有关手册。 6、技术要求 在图上不便表示而在制造时又必须遵循的要求和条件,参见指导书。主要内容: ①对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的要求及允许代用的材料; ②对材料表面机械性能的要求,如热处理方法,对处理后的硬度、渗碳深度及淬火深度等; ③对机械加工的要求 ④对未注明倒角、圆角半径的说明。 5、形位公差 在轴上应标注的形位公差项目,轴的形位公差标注方法及公差值可参考指导书。 7、轴零件工作图示例 §3-3 齿轮类零件工作图的设计要点 这类零件系指齿轮、蜗杆和蜗轮等。在零件工作图中除了零件图形和技术要求外,还应有啮合特性表。 设计内容:低速级大齿轮(参考p52) 1、视图 这类零件图一般用两个视图表示:主+侧 简化:侧视图只画轴孔和键槽。 注:β角方向应在视图上清楚的画出。 设计时用2号图纸,选用比例1:1。 2、标注尺寸 a) 径向尺寸:以轴的中心线为基准标出。 ★注:齿根圆在图纸上不标出。 b)齿宽方向的尺寸:以端面为基准标出。 有关齿轮零件工作图的尺寸标注,参见指导书P55或有关手册。 除啮合参数(齿顶圆、分度圆)为精确值外,其它尺寸(轮缘厚度、辐板厚度、轮毂及辐板开孔尺寸等)应圆整。 3、表面粗糙度 可参考指导书P54表6-3。 4、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 尺寸公差 a)齿顶圆直径的极限偏差。 b)轴孔或齿轮轴轴颈的公差。 c)键槽宽度b的极限偏差和尺寸(d+t1)的极限偏差。 形位公差 d)齿顶圆的径向跳动公差。 e)齿轮端面的端面跳动公差。 f)齿轮轴孔的圆柱度公差。 g)键槽的对称度公差。 键槽的平行度公差。一般可不注,精度高。 5、啮合特性表 啮合特性表内容:①齿轮的主要参数 (☆不得省略 ) ②齿轮的测量项目  计算及查取方法: P55图中圆柱齿轮啮合特性表可供参考。 6、技术要求 主要内容: ①对铸件、锻件或其他类型坯件的要求; ②对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的要求及允许代用的材料; ③对材料表面机械性能的要求,如热处理方法,对处理后的硬度、渗碳深度及淬火深度等; ④对未注明倒角、圆角半径的说明; ⑤对大型或高速齿轮的平衡校验要求。 §3-4 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计算说明书是设计计算的整理和总结,是图纸设计的理论根据,而且是审核设计的技术文件之一。说明书的内容和设计任务有关。对于本课程设计,其说明书的内容大致包括: 1、内容 设计任务书; 目录; (1)设计任务; (2)传动方案分析; (3)电动机的选择计算; (4)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的选择和计算 ; (5)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6)轴的设计计算; (7)键联接的选择及计算; (8)滚动轴承的选择及计算; (9)联轴器的选择; (10)润滑与密封; (11)箱体及附件的结构设计和选择 ; (12)设计小结; (13)参考资料。 答辩纪录。 2、要求和注意事项 必须用钢笔工整的书写在规定格式的设计计算说明书上,要求计算正确,论述清楚、文字精炼、插图简明、书写整洁。 本次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字数不少于6-8千字(25页左右),要装订成册。 3、书写格式标例 §3-5 准备答辩事宜 完成设计后,应及时做好本课程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答辩的准备工作及答辩。 在答辩前,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整理工作: 按要求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把图纸叠好; 说明书装订好,一同放在《课程设计资料袋》内; 资料袋封面写上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题目等。 2、做好总结    认真回顾有关设计过程及设计内容,进一步把还不懂的、不甚懂的或尚未考虑到的问题弄懂、弄透,以便取得更大的收获。充分做好答辩前的准备工作。   本次课程设计答辩采用学生单独答辩的形式进行。具体答辩次序由指导教师确定。希望同学们按时进行答辩,并预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The end * 原骨干网 - 1Gbps Internet 2 – 10Gbps (信息学院内100个点) * 原骨干网 - 1Gbps Internet 2 – 10Gbps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

文档评论(0)

tianji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