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设计1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识记水平?了解?了解我国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当时经济的发展水平、这种经济对当时社会进步的作用
掌握?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重要特点
能力
训练
过程
方法?判断推理?原始农业产生的原因、原始社会晚期人际关系变化的原因
联想归纳?以农耕生产为基点的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
思考比较?干栏式住房与半地穴房屋的不同之处及其原因
看图分析?陶器的用途、图案及其所反映的历史本质
情感、态度
价值观?民族情感?我们的祖先最早种植水稻、粟和蔬菜,值得尊敬
思想意识?我们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顺应自然的过程中要做到科学合理
教学重点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
原始社会晚期人际关系的重大变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除了渔猎之外,山顶洞人还怎样获取食物?这种方法有什么不方便?如何改进它?
集体朗读”导入框”内容,指出那时人们已从采集者变为生产者,但这仅是神话而已,还有大量考古发现的文物可以佐证。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指导学生阅读6-7页正文 并”动脑筋”:
1.学生观看第6页的骨耜图,讨论回答:你觉得这把骨耜可以做什么事情?怎样操作才会省力?
2.学生先观看第10页的”自由阅读卡”,再观看第9页的”活动与探究1,看图分析”,讨论回答:你能说出这种陶器的用途吗?
3.指导学生归纳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4.指导学生观看7页遗址图,回答:图上有哪几个遗址?它们分别位于哪条江河之旁?为什么要在江河之旁定居?
5.过渡:黄河[渭河]旁的遗址是半坡原始居民遗留下来的。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指导学生阅读7-8页,讨论回答:
1.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中,哪些地方类似于河姆渡原始居民?
2.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中,哪些地方不同于河姆渡原始居民?
3.对比7页《干栏式房屋》图和8页《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讨论:这两种房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他们在建造房屋时,各自是怎样考虑的?
接着读第6页”文献资料栏.《白虎通》摘句”,启发学生引申:人类应设法适应不同的自然条件,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顺应自然的过程中要做到科学合理、协调兼顾。
4.第9页”练一练”与第7页遗址图相配合,选出:D。
5.第10页”活动与探究2,看图分析”,讨论回答出:鱼和鹿,说明半坡原始居民还捕鱼打猎,食物种类丰富。
6.第10页”活动与探究3,找一找”,讨论回答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种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和蔬菜。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指导阅读8-9页有关的”阅读文字”,组织学生活动。
1.提问: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住房完全一样吗?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
第三,死者在氏族里的地位不同,有了贵贱之分;权力不同,所占有的财富也有了多寡之别,贫富分化随之出现。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原始的农耕生活》讲到了三种代表。其中,??? 原始居民的遗迹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原始居民的遗迹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很早种植 的国家。
2.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年代分别是 ?? 、
nbsp;? 、 。其中,半坡原始居民是??? 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
3.指导学生填《我国原始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表》
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活动区域?原始农耕
?原始饲养业?原始手工业
河姆渡
原始居民?约七千年?浙江余姚
?磨制石器、骨耜、种植水稻?住房下面
饲养牲畜?盖屋挖井、制陶、玉、乐器
半坡
原始居民?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
?磨制石器、木制耒耜、石刀、种粟和蔬菜?可能养猪?制彩陶、纺织、制衣
大汶口
原始居民?约四五千年?山东泰安
?磨制石镰、石锄? ?制黑陶、白陶
4.组织学生自评互评,提醒预习第3课《华夏之祖》
职业道德试题
1、关于道德,准确的说法是(C)。
(A)道德就是做好人好事
(B)做事符合他人利益就是有道德
(C)道德是处理人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