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龙岗区20062007学年小学二年级常用汉字听写
龙岗区2006—2007学年小学二年级常用汉字听写
专项素质抽查分析报告
一、抽查的依据和目的
1、识字和写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能写一字则能识多字,即写字能力能够涵盖并高于识字能力 学校数 班
级
数 总人数 项目 平
均
准
确
率 A
级
人
数 B
级人
数 C
级人
数 D
级人
数 A
级
率 B
级
率 C
格
率 E
级
人
数 E
级 准确率最高值 准
确
率最
低
值 公办 6 6 313 72.89% 50 82 119 62 14.61% 26.20% 38.02% 5 1.52% 98.93% 3.57%
说明:A、准确率:指每个学生听写词语的正确个数与总数280个之间的比。
B、平均准确率:指每班学生听写词语准确率的平均值。
C、准确率90%以上的为A级;准确率80%—89%的为B级,准确率60%—79%的为D、级;准确率60% 以下的为D级。准确率30% 以下的为E级。
E、A级率为A级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B级率为B级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C级率为C级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以上数据表明:
1、在被抽查的313个学生中,有50个学生的听写准确率达到A级,82人的听写准确率达到B 级,251个学生听写词语的准确率达到C 级。A级率为14.61%,B级率为26.20%, C级率为38.02%。
2、如果按“会写”这样的理解,所听写的280个常用汉字正确率应为100%,那么,所检测的这313个学生中没有一个达到要求。退一步讲,如果按“所听写的280个常用汉字正确率为90%以上”这样的“会写”程度的理解,那么,所抽查的313人中只有50个学生达标,达标比例为14.61%。因能够正确书写常用汉字是语文素养中基础的基础,无论按哪个标准来看,抽查结果中的达标情况非常不理想。
3、A级率超过平均线的有南湾沙西小学,为35.48%;龙城爱联小学,为26.32%。
四、思考和建议
(一)卷面分析
1、问题出处。
(1)形近字混淆。如“科技”的“技”写成“枝”,“逃脱”的“逃”写成“跳”或“桃”;“迷宫”的“宫”写成“官”等等。
(2)同音字或音近字混淆。这一类的问题比较大。如:“陆地”写成“路地”;“密封”写成“蜜蜂”;“绝迹”写成“绝技”;“脆弱”写成“翠弱”;“夏季”写成“下季”;“炉火”写成“如果”;“灵便”写成“停电”等等。
(3)字的错误表现在偏旁上,或间架结构上,或加漏笔画上等。如:“温暖”的“暖”,有的把左边的“日”写成了“目”,有的把右边的部分写成“爱”;“汗滴”的“滴”右边写成了“商”;“飘落”的“落”的三点水写到了草字头的外面;“哄骗”的“骗”右边的“扁”下面多写了一横;而“植树”的“植”少了一横,“环绕”的“绕”多了一点等等。
(4)字的笔画不规范或部件遗漏。如“追寻”的“追”的那一撇写成一点;“直觉”的“觉”最后一笔竖弯勾写成竖弯,有的变成了捺;“足够”的“足”却以作偏旁的形状出现;“蹦跳”的“蹦”少写了“山”等等。
(5)有些词根本不会写。如:“稀稠”“纺织”“优质”的“质”等等。
(6)漏写词语。
2、问题归因
教的方面
(1)常用汉字的识记教学落实得不够扎实。
最近这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热潮,我们一部分语文教师对识字、写字教学的认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表现在:
①在教学中过分注重生字识记的形式,很少关注学生对生字识记的程度。
比如,在一年级的一节识字课上,教师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认读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学生齐读;
第二步:同桌之间互相读;
第三步:指名读(1名学生);
第四步:小老师带读;
第五步:全班齐读;
第六步:讨论怎样才能记住这些生字;
第七步:教师抽卡片,学生齐声认读生字;
第八步: 教师抽无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共有10个生字,一个字由一名学生读。)
以上教学步骤不仅反映出识字的形式比较多,有齐读,互读,指名读,小老师带读,抽卡片读等;还可以看出每一位学生开口读的次数也多。从齐读的角度来算,每位学生至少读了5次。另外,整个识字过程占了大半节课。从这些看,可谓教师的功夫做到家了。但如果教师课后再去反思自己的这节课,问问自己:“是不是每一个孩子在我的课堂中对生字都会认了呢?每个字的字形是否记住了呢?”问完之后,也许教师自己就会发现,自己的这节课又浪费了,因为自己根本回答不出这个问题。为什么呢?原因在于:其一,每个孩子至少读了五次,但那是齐读,齐读无法让老师对每孩子的个体是否达到“我会读”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其二,教学步骤中有个别读环节,但那是教师针对全班同学的极少数同学的一个了解。这少数同学也就是那么12位吧,而且这12位学生也没有独立完成10个生字的认读。其三,本来,同学互读这一步骤落实好的话,教师还能从这一环节中了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