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囚困在洞穴中的法律思维.doc
囚困在洞穴中的法律思维
关键词:洞穴;法律思维;奇案
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17-0075-03
作者简介:张潇潇(1993-),女,汉族,山东烟台人,江南大学法学院本科生。
“洞穴奇案”是当代西方法哲学大师富勒虚构的一则洞穴探险者因被囚困洞穴无法获救并最终以抽签方式杀害一名同伴以果腹求生的奇案,并以此撰写了最高法院五位法官意见书,萨伯续写了九位法官意见书。
在尝试阅读和深入思考《洞穴奇案》这本著作之前,事实上我对这个奇案有着笃定的答案,而我也相信正如绝大部分法科学生回答老师上课的提问一样,会异口同声而又自信满满的“宣判”着本案被告的故意杀人罪,强烈谴责他们残忍的行为,并高呼生命价值的不可衡量。我的这种固执和笃定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对每一篇法官意见书的阅读和深思,功利主义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等学派观点的阐述,使我遇到了同唐丁法官所说的“我发现几乎任何一个支援本案决定的考虑都被另一个导向完全相反方向的考虑所制约”相似的境况,这迫使我不得不从相反的角度,即无罪的方面,试图为几名被告进行辩驳。
在阅读到本书的大半之后,我逐渐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最初笃定而坚信的答案只不过是一种机械而僵化的思维方式,甚至是一种幼稚而莽撞的冲动行为,因为在逐渐深入了解整个案情的同时,会得到许多有趣的发现。许多人在分析这宗奇案的过程中会换位思考,如果是自己身陷困境,是否也会同意以抽签的方式杀死一个同伴以果腹求生。这种“心理状态”的考量在很大程度上困扰着每个人的想法,并以此为切入点延伸了更多奇妙的观点。我想,这正是本书的魅力所在。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的内心一直是复杂而矛盾的,禁锢在确定、否定、确定的模式中难以寻找一个适当的突破口。每当我试图同意一名法官的意见时,在随后的法官意见中又被全盘否定;每当我为否定了一名法官的意见而沾沾自喜自以为是的时候,在之后的法官意见中又发现其实这不过是作者设了一个精巧的“局”,甚至是为了推倒这个观点而在阐述这个观点,所以我一直没有突破它。但欣慰的是阅读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和记录,也有一点点自己“独立”的想法,尽管微乎其微,甚至并不是一份合格的本案第十五篇意见陈述。
一、探究立法精神,是威慑还是维护?
探究立法精神是福斯特法官的主要观点,并针对这个观点他提出两方面的陈词,一是案发时被告应处于自然法的约束之下,其二是法律精神与法令文字孰轻孰重的问题。事实上最初读福斯特的陈述意见时,我并未觉醒到要思考法律精神这样抽象的词句。我只是觉得他的观点多么的荒谬又可笑,也敬佩他的思维自由无疆无界(其实只是异想天开)。其后唐丁、伯纳姆、斯普林汉姆等诸多法官都在思考着“法律的要求是什么”这一问题。那么法律的要求究竟是什么呢?是威慑吗?还是如雷肯法官所说的“严格惩罚犯罪是预防犯罪最有效的手段”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再引用几位法官的陈述:海伦法官认为,因饥饿而杀人包含着一种不容侵犯的求生意愿,而这种意愿是先于法律而存在的;塔利法官确信他的同事也都认为挽救五个人而杀掉一个人是一项划算的交易,只有极端的宗教狂热分子才不会同意(换句话说,他相信所有思维正常的普通人都同意);汉迪法官认为判决应该考虑民意;弗兰克法官设身处地,认为即使高尚如法官,也会选择吃人求生的办法。[1]以上的几位法官意见陈述中,都透露着不论是否是被告,甚至是其他的任何一个人,在处于相同境遇时,都会选择不再“遵守”法律。是的,正是这些观点,逐渐的让我认识到福斯特法官约束被告的应是“自然法”而非联邦法的观点,并不是那么荒谬的,它带给了我另一种思考方式。正像古典自然法学派霍布斯对自然状态的描述:“人的生命是短促的,生活是贫困的,关系是凶残的,没有公道不公道可言。”当所有人或者说是绝大部分人在同样情况下都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即违反法律这一契约,那么该条法律(契约)是否还能称之为契约?即大多数人并没有就此达成一个一致的意见,法律契约是否还可以存在约束的效力。卢梭在《社会契约论》论法律一章中提到:“毫无疑问,世上是存在着一种完全出自理性的普遍正义的;但是,这一正义要在我们之间得到认同,就应当是相互的。[2]”那么当所有人都不认同的时候,是否该条法律还有存在的意义?对此,我也是赞成斯普林汉姆所说的:“正如福斯特的提醒,法律存在的理由停止时,法律也随之停止。”但是我并不能认同他所说的:“惩罚探险者并不服务于关于谋杀的法律条文的任何一个目标。”因为事实上他还在认为立法精神是惩罚犯罪或者是起到一种威慑的力量,只不过他认为惩罚本案被告并不是立法意义上的惩罚犯罪(换句话说他不认为被告有罪)。在《法律人的救赎》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颇为感慨和赞同:“法律如何规定身体,如何施加处罚,主要是一个具体技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唐山市三所高中体育课现状调查与分析.doc
- 唐朝藩镇与中央的博弈中介.doc
- 唐生智与黄埔军校.doc
- 唯闺蜜和下午茶不可辜负.doc
- 商丘城区浅层地热赋存条件及地下水回灌能力研究.doc
- 商业―时尚新品.doc
- 商业内区冬季利用新风制冷可行性分析.doc
- 商业奇才的梦想.doc
- 商业广场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分析与治理.doc
- 商业建筑设计浅析.doc
- 2025年网络文学平台版权运营模式创新与版权保护体系构建.docx
- 数字藏品市场运营策略洞察:2025年市场风险与应对策略分析.docx
-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法规与市场前景白皮书.docx
- 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标准制定:安全防护与合规性监管策略.docx
- 剧本杀剧本创作审核标准2025年优化与行业自律.docx
- 2025年新能源电动巡逻车在城市安防中的应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分析.docx
- 全渠道零售案例精选:2025年行业创新实践报告.docx
- 2025年网约车司乘纠纷处理机制优化与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docx
- 2025年宠物烘焙食品市场法规政策解读:合规经营与风险规避.docx
- 2025年宠物行业数据安全监管政策影响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