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來美国的中国地方史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三十年來美国的中国地方史研究

近三十年来美国的中国地方史研究 副标题: 作者:陈君静 文章来源: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08-9-16 美国中国史学界“把中国广大国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历来成为风气。”[1]然而,2 0世纪70年代后,美国研究中国史的学者——特别是年轻的一代,逐渐将研究的焦点从 过去的“整体研究”转到地方史的研究上。这些学者在中国地方史的研究中,逐渐淡化 过去中国史研究中强烈的对策性色彩,与费正清一代刻意观照中西碰撞下的宏大事件的 叙事传统不同,形成了与传统的“整体研究”有着很大差异的学术趋向。本文试图对这 一学术趋向作一简要的回顾和总结。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首次扮演了世界性的角色,中国史研究与其它国别史和地区 史研究一样,作为其霸权冷战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官方史”特征。 在这一领域里,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是当时最重要的一个学术人物。由于当时 美国从事中国史研究的许多学者,或是他的学生,或是受过其学术思想的影响,使得美 国的中国史研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基本上是依照他的“冲击—反应”的模式来进行的。 国家范围的政治史、外交史、制度史,以及具有全国影响的人物研究,成为中国史研究 的主要形式。在这些著述中费正清的《美国与中国》(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芮玛丽(Mary C.Wright)的《中国守旧派的最后一次反抗》(The Last Stand of Chin a’s Conserva tism:The Tung-chih Restoration,1862—1874)、列文森的(Joseph R. Levenson)《梁启超和近代中国的思想》(Liang Ch’ich’ao and the Mind of Modern China)、费维恺(Albert Feuerwerker)的《中国的早期工业化:盛宣怀与官督商办》( China’s Early Industrialization:Sheng Hsuanhuai and Mandarin Enterprise)、 史华慈(Benjamin Schwartz)的《追求富强:严复与西方》(In Search of Wealth and Power,Yen Fu and the West),在当时都非常有影响。   但是,从60年代中期开始,特别是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学者开始对中国史研究 的这种倾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他们认为,过去的研究过度地关注了重大的政 治、军事和外交事件;它把中国的变化归之于西方的“冲击”,忽视了中国内部的差异 。这种反思和批判的结果是使中国史研究逐渐走出从前简单地将中国视为单一实体进行 “整体研究”的误区,引发了将中国史研究在空间上加以分解的“地方史”研究浪潮。   在这一浪潮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是孔飞力(Philip A.Kuhn)在1970年出版的《中华帝 国晚期叛乱及其敌人》(Rebellion and Its Enemies in Late Imperial China)。该书 虽说以全国为范围,但研究的空间却是有限的。它集中考察了华南与华中地区的社会基 层组织,并且运用大批地方志的材料与回忆录来分析团练组织和地方社会的关系。[2]   此书出版后的五、六年间,美国的中国史研究出现了重大的转变,研究的焦点逐渐从 国家范围向下转。最先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省一级的层次上。如:楼兹(Edward J.M. Rhoads)的《中国的共和革命:1895到1913年间的广东省》(China’s Republican Revo lution:The Case of Kwangtung,1895—1913)、凯普(Robert A.Kapp)的《四川与共和 中国:地方军阀与中央政府,1911—1938》(Szechwan and the Chinese Republic:Pro vincial Militarism and Central Power,1911—1938)、舍登(Donald Sutton)的《地 方军阀与共和中国:云南军1905—1925年》(Provincial Militarism and the Chinese Republic:The Yunnan Army 1905—1925)和周锡瑞(J.W.Esherick)的《中国的改良和 革命:辛亥革命在湖南湖北》(Reform and Revolution in China:The 1911 Revolutio n in Hunan and Hubei)。   差不多在这同时,以省级以下单位为考察范围的研究也出现了。较为重要的有:贝蒂( Hilary J.Be

文档评论(0)

cv7c8hj6b4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