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年广久:“中国第一商贩”的三起三落.doc
年广久:“中国第一商贩”的三起三落
年广久是“傻子瓜子”品牌创始人,号称“中国第一商贩”。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多次离婚、老年丧子,还与亲人对簿公堂。但他仍倔强地认为,他还没老,傻子永远没过去。直至今日,“傻子瓜子”仍然在安徽乃至全国瓜子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实践中摸索出“傻子”经济学
1937年出生的年广久自幼丧父,和母亲摆小摊养家糊口,早早学会了街头叫卖。新中国成立后,政治运动接二连三,卖鱼维生的年广久于1963年被定为“投机倒把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出狱后,为了谋生,年广久开始卖板栗。不久,他又被当作“牛鬼蛇神”关进监狱。出来之后,隔壁一家卖瓜子的老师傅找到了他,让他帮忙炒瓜子。这是年广久踏足“瓜子行业”的开始。
年广久卖瓜子得了一个“傻子”头衔:人家买一包,他会另抓一把给人家,人家不要,他会硬往人家身上塞。但这是他生意兴隆的源头之一。于此,年广久在他的“傻子”瓜子事业上一做就是十多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大地回春。年广久的“傻子”瓜子市场需求越来越旺,他想扩张自己的生意。但他的扩张计划遭到了妻子耿秀云的激烈反对:“你坐牢还没有坐够么?!”妻子甚至提出离婚。最终,争吵之中,年广久将所有的财产都留给了妻子,自己带着笸箩等几件炒瓜子的工具离开了家。
离家后,年广久一路辗转来到扬州。一年后,在老母亲的劝说下他又回到芜湖。这时,他的大儿子年金宝找到他说:“我有两个钱但不会做生意,你给我指路吧。”年广久说:“指路不行,前面有黄金,你看不到,我看得到,要跟我后头,学!”
当时,芜湖有不少商家看到年广久瓜子卖得好,也开始卖瓜子。“傻子瓜子”的销量因此受到影响。年广久决定降价,价格一下子每斤降了六七毛。年金宝急了:“你这不折本吗?”年广久回应道:“我说,你不懂经济学呢,你跟我试试看,炒出来,就晓得了。”
年广久的经济学是这样的:降价之后生意好了,可以让炉子炒个不停,这样煤和材料成本就可以节约下来。相比之下,“如果十天八天不炒,这个煤就浪费了,我其实就是赚的这个钱……还带动了工人的积极性……”
邓小平点名保护“傻子”
“傻子瓜子”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年广久还不断推出新的促销策略:独生子女买两斤瓜子可以不排队、外地人到芜湖用车票来买两斤瓜子不排队、结婚的买10斤瓜子不用排队、军人不排队……这些促销策略找准了购买瓜子的特定群体。
年广久生意越做越大,他雇佣的工人从10个人到100个人,从100个人到140个人,他每天炒出的瓜子从一万斤到10万斤,从10万斤到20万斤。尽管利润每斤只有一角多钱,但是每天20万斤的销量总利润也高达每天两万多元。他说:“那时候最大的钱就是5块、10块,我已经有100多万(元),都用大麻袋装着。天下大雨,我的钱都发霉了,我就拿出来晒,我就是晒给别人看。天经常下雨,钱也发霉,我就把那些钱拿出来晒在院子里。”
1981年9月4日,年广久正在炒瓜子时,家里来了4个人,芜湖市副市长,还有芜湖日报社总编辑、工商局副局长和公安局副局长。年广久当时很紧张,他以为麻烦又来了。但副市长吃了瓜子之后说:“口味很好。要放开干,把瓜子牌子创出来,打到各地去,为芜湖增光!”第二天,《芜湖日报》就发表了题为《货真价实的“傻子瓜子”》的报道。
之后几年,《光明日报》连续刊登了有关“傻子瓜子”的3条消息,“傻子瓜子”由此传遍全国。
这期间由于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出现了许多对“傻子瓜子”的不满意见。1983年年底,在一次国家举办的工商会议上,有人提出年广久雇工人数超过国家规定,对国营、集体商业形成不利影响,应该限制其发展。当时国家关于雇佣员工的规定是,私营企业雇工超过7个人以上就构成“剥削”。
于是,“年广久是资本家复辟”的说法传到安徽省委。安徽省委派人到芜湖调查年广久,并写了一个报告,上报到中央。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十分重视这件事,将此事向邓小平作了汇报。
其实,这不是邓小平第一次听说“傻子瓜子”。早在1980年,邓小平就曾经看过安徽省委送来的“傻子瓜子”问题调查报告,当时就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给予肯定,并对一些人就姓“社”姓“资”的争论,表示要“放一放”和“看一看”。
这一次,关于“傻子瓜子”雇工超过100人的问题,邓小平再度表态支持。
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指出:“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相当震动呀,大家担心得不得了。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那个能影响到我们的大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你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有了邓小平的点名保护,年广久“逃过一劫”。
遭遇事业逆境和丧子之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