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第二章细胞的功能
生物电(bioelectricity) :是指一切活细胞无论处于静息状态还是活动状态都存在的电现象。 两种表现形式:安静时具有的静息电位和受刺激时产生的动作电位。 膜电位几种状态 极 化:安静时存在于膜两侧的稳定的内负 外正的状态。 超极化:膜内负电位增大。 去极化:膜内负电位减小。 复极化:细胞发生去极化后,膜电位有恢 复到极化状态。 综上所述 静息电位主要是K+跨膜扩散形成的电化学平衡单位 形成过程有三个重要因素 (1)K+在膜内外的不平衡分布——电化学驱动力 (2)膜对K+ 、Na+相对通透性,静息时主要对K+ 有通透性 (3)钠泵的生电性作用 动作电位的产生条件与阈电位 阈电位:能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 。阈电位大约比正常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小10~20mV 。 动作电位的产生条件: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 对照 K电流 Na电流 TTX存在时 -80mV -30mV 电压钳(voltage clamp) FBA V 膜电位 监视 膜电位 固定指令 FBA:feedback amplifier TTX阻断了Na+通道,记录单一外向电流,成分是K+。 TEA阻断了K+通道,记录单一内向电流,成分是Na+。 结果显示: 在去极化过程中,膜 对Na+的通透性并非恒 定,而是随着去极化的进行,对Na+的通透性逐步增加.称为Na+电导的电压依赖性。即Na+通透性大小受膜电位的影响。 激活 通道开放,离子可经通道进行跨膜扩散. 失活 通道关闭 有刺激也不能立即开放. 备用 关闭状态,但对刺激可发生反应而迅速开放. (2)膜电导变化的机制 膜片钳实验记录到:通道呈现两种状态即开放和关闭。 伴随细胞的动作电位的发生,有一部分Na+进入细胞 一部分K+流出细胞 长此下去,会影响Na+、K+浓度的改变,从而影响 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钠泵通过消耗能量完成 离子的主动转运,泵出动作电位过程中进入内胞的 Na+,泵入排出的K+,恢复离子浓度。 ①Na+快速内流使膜内电位迅速升高至接近Na+平衡电位。形成去极化的升支部分。 ② Na+电导迅速降低,K+电导增大, K+外流形成动作电位的降支。AP的产生是不消耗能量的,AP的恢复是消耗能量的(Na+-K+泵的活动)。 ③AP=Na+的平衡电位。 ①Nernst公式的计算 AP达到的超射值(正电位值)相当于计算所得的ENa值。 ②应用Na+通道特异性阻断剂河豚毒后,内向电流全部消失(AP消失)。 证明: 结论: 3.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 刺激使 膜去极 达阈电位 钠通道 开放 Na╋内流 膜进一步 去极化 形成动 作电位 去极相 再生性循环示意图 动作电位产生的条件 动作电位的引起 当细胞受到刺激 细胞膜上少量Na+通道激活而开放 Na+顺浓度差少量内流→膜内外电位差↓→局部电位 当膜内电位变化到阈电位时→Na+通道大量开放 Na+顺电化学差和膜内负电位的吸引→再生式内流 ∵ [Na+]i↑、[K+]O↑→激活Na+-K+泵 膜内负电位减小到零并变为正电位(AP上升支) Na+通道关→Na+内流停+同时K+通道激活而开放 K+顺浓度差和膜内正电位的吸引→K+迅速外流 膜内电位迅速下降,恢复到RP水平(AP下降支) Na+泵出、K+泵回,∴离子恢复到兴奋前水平→后电位 (三)动作电位的传导 传导机制:局部电流 静息部位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 兴奋部位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在兴奋部位和静息部位之间存在着电位差 膜外的正电荷由静息部位向兴奋部位移动 膜内的负电荷由兴奋部位向静息部位移动 形成局部电流 膜内:兴奋部位相邻的静息部位的电位上升 膜外:兴奋部位相邻的静息部位的电位下降 去极化达到阈电位,触发邻近静息部位膜爆发新的AP 局部电流 : 传导方式: 无髓鞘N纤维的兴奋传导为近距离局部电流; 有髓鞘N纤维的兴奋传导为远距离局部电流(跳跃式)。 膜外N端:识别、结合第一信使 膜内C端:激活G蛋白 神经递质、激素等(第一信使) 兴奋性G蛋白(GS)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 ATP cAMP(第二信使) 细胞内生物效应 激活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 结合G蛋白偶联受体 激活G蛋白(与β、γ亚单位分离) (2)受体-G蛋白-DG/PKC途径 磷脂酶C 二磷酸磷脂 酰肌醇 三磷酸肌醇 二酰甘油 膜外N端:识别、结合第一信使 膜内C端:激活G蛋白 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 激素(第一信使) 兴奋性G蛋白(GS) 激活磷脂酶C(PLC) PIP2 (第二信使) IP3 和 DG 激 活 蛋白激酶C 内质网 释放Ca2+ 激活G蛋白(与β、γ亚单位分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青年突击队”组建及实施方案.docx
- 沪发改投(2012)130号文.docx VIP
- 梵高——.ppt VIP
- 2025年山东黄金集团井下技能工人招聘(202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0卷合集).docx
- 液压装配知识培训课件.pptx
- 安全文明施工的安全防护设施.pptx VIP
-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一册UNIT1单元测试含答案 .pdf VIP
- 湖南湘西卫生系统招聘考试(护理学专业知识)题含答案2024年.docx VIP
- 建筑工程图集 07SJ504-1:隔断隔断墙(一).pdf VIP
- GB1094.7-2016 电力变压器 第7部分: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