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年第十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版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40篇翻译
1.曾子拒邑原文: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⑤?”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注释:①曾子,即曾参。②邑,城镇。致邑,封赠一座城镇。古代诸侯封给卿大夫的土地,称做采邑。鲁国国君送给曾子一座城镇,不同一般馈赠,应视为封赐。③修:修饰。④奚:何,为什么。⑤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 ? 即使国君对我有了赏赐以后,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⑥使:命令,派遣。⑦于:向。⑧全:保全。⑨敝:破旧⑩受:接受⑾反:同“返”,返回译文:曾子穿着破旧的衣裳在地里耕种。鲁国的国君派人到他那里去封赠他一座城镇。说:“请用这座城镇的收入,修饰一下你的服装。”曾子没有接受,派来的使臣便返回了,不久后又来了,可曾子仍然没有接受。派来的人说:“先生不是有求于国君,完全是国君自己封赠给你的,为什么不肯接受呢?”曾子说:“我听说过,接受了人家赠送的东西,就怕得罪人家;给人家东西的人免不了会骄横。纵然鲁君赠送我采邑,没有对我表现出骄横,我能不怕他吗?”最后,还是没有接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说:“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气节。”启示:要保持头脑清醒,千万不能随意接受别人的馈赠。2君不自诈原文:有上书请去佞(nìng)臣者,上问:“佞臣为谁?”对曰:“臣居草泽,不能的知其人,愿陛下与群臣言,或佯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诚治天下,见前世帝王好以权谲小数接其臣下者,常窃耻之。卿策虽善,朕不取也。”注释:1.草泽:边野荒地,泛指社会下层。2.的知:准确知道。3.权谲小数:权术和诡诈的小计谋。谲(jué):欺诈,玩弄手段。4.接:接触。5.上:指唐太宗。6.去:除掉。7.耻:以······为耻。8.执:坚持。译文:有一个上书给唐太宗请求去除奸臣,太宗问上书的人:“奸佞小人是谁?”上书的人回答说:“臣现在居住在边荒野地,不能准确地知道谁是奸臣,希望陛下和大臣们说,或者佯装大怒来测试大臣们,那些坚持真理、不肯屈服的人,是正直的大臣,那些害怕权威顺从旨意的大臣,是奸臣。”太宗说:“皇帝是朝政的源头;臣子就像水流。源泉浑浊而要求水流清澈,是不可能得到的。皇帝自己都做欺诈的事,凭什么要求臣子们的行为正直呢?我用诚信(的品德)来治理天下,可看到以前的帝王喜欢用狡诈的伎俩来和大臣们接触,我私下常常认为这是可耻的。所以虽然你的计策很好,但我是不会采纳你的计划的。”问题:文中“上”为什么“不取”那位大臣的“善策”?答:皇帝认为用欺诈的方法去试探大臣是否为“直臣”,这种做法是可耻的,也不可能因此而得到直臣。3.害群之马原文:黄帝将(1)见(2)大隗(3)乎具茨(4)之山,适(5)遇牧马童子,问涂(6)焉,曰:“若(7)知具茨之山乎?”曰:“然(8)。”“若知大隗之所存(9)乎?”曰:“然。”黄帝曰:“异哉(10)小童!非徒(11)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12)。”小童辞(13)。黄帝又问。小童曰:“夫(14)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15)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16)矣。”黄帝再拜稽首(17),称天师而退。注释(1)将:打算。(2)见:拜访。(3)大隗:传说中的神名。(4)具茨:山名,在荥阳密县(今河南省密县)(5)适:恰巧。(6)涂:通“途”,即路。(7)若:你。(8)然:是的,表应答。(9)所存:所在的地方。(10)异哉:了不起啊。异:不寻常的。(11)非徒:不但,不只。徒:仅仅(12)为天下:治理天下。(13)辞:谢绝。(14)夫:发语词(15)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这与牧马有什么两样。奚:何,什么。以:有。异:不同。乎:相当 于“于”、“与”、“跟”。(16)而已:罢了。(17)稽首:叩头。(18)去:除去,除掉。(19)徒:仅仅(20)为:治理译文:黄帝将要到具茨山去拜访大隗,正巧遇上一位牧马的童子,便向牧马少年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吗?”小童回答:“知道。”(黄帝又问):“你知道大隗居住在什么地方吗?”小童又回答:“知道。”黄帝说:“这位童子,真是了不起啊!不只是知道具茨山,而且知道大隗居住的地方。请问怎样治理天下。”小童推辞不说,黄帝又继续追问。小童说:“治理天下的道理,与牧马的道理哪里有什么不同呢?也只是去掉其中不好的马而已。”黄帝听了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牧童“天师”然后退去。启示:对有损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或要虚心向他人请教,或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等等)4.金壶丹书、原文:景公①游于纪②,得金壶,乃发③视之,中有丹书,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