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0逍遥 渊明[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悲从中来:关于人生逍遥的终极思考 2008年09月18日 17:12凤凰文化专栏【大 中 小】 【打印】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好了,这里就看得比较清楚了,说为什么“鹏”还达不到“逍遥游”的境界。因为有这诸多的限制。本段先以水设喻,说水如果不深的话,那就载不起大船。你看,如果倒一杯水在地面的一个小坑上,那小草粒就可以像船一样在上面漂;但你要是把杯子放上去,这水就承受不起了,这“船”也漂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船太大了。然后说这个风也是一样,如果不“厚”的话,就承载不起那样大的翅膀。接下来就引出本段中心的论点了:“鹏”要想飞到南边的话,先要升上九万里的高空,然后才借助风的力量。还有什么限制?“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夭,初生。也就是未长成,未完成。“夭折”就是这么来的。阏,止也。“夭阏”,就是中途停止。什么中途停止呀?风。因为“鹏”往南冥飞借助的就是风,所以这个风中途不能停。这些条件满足了,“鹏”才能考虑着往南边飞。你看,还是很不容易的,有这么多的限制。所以后文才说,这个不叫“逍遥”。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接下来很有意思,拿小虫小鸟来举个例子。蜩,就是蝉;学鸠,其实应该写做鸒鸠,鸒读“预”,就是一种小鸟。你看这两个小家伙说什么。它们在嘲笑“鹏”,说这个大家伙太呆笨了。你看我,想飞就马上飞。“决起而飞”。决,疾貌。意思就是我用不着等什么风呀,海动呀什么的。这个和“鹏”的有所待是相对的。“榆枋”是两种树。我这突然一飞就要飞到榆枋这树上。“抢”,突也。突击的意思。那什么叫“时则不至而控于地”呢?有人理解为“有时候我到不了就落到地上”。这样也能说得通。不过这个“时”,最好解作“时辰”,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两个钟头。意思是“我要是飞了两个钟头还到不了的话我就落在地上”。“而已矣”。就这样就好了。为什么这样理解呢?因为“蜩与学鸠”的例子是和“鹏”飞南冥的例子相比较。南冥远,而榆枋近。还有什么可以比较的?“鹏”飞到南冥要多久?六个月,来回就要一年。那“蜩与学鸠”抢榆枋呢?一个时辰。后面不是说了吗:“小年不如大年”。这样子一对比,就可以看出《庄子》的文法之妙了。 这段话译成白话就是“蜩与学鸠”觉得自己挺美,挺逍遥。说我想飞就飞,我目标呢就是飞到榆枋上,这哪用做那么些准备呀?考虑来考虑去的,多麻烦。我要是飞个把小时还飞不到,我就落到地上歇歇腿,再飞嘛。你“鹏”不就是去南边吗,要飞九万里那么高呀?用得着吗? 然后庄子马上就反驳了。说“适莽苍者”,我在草原上走,“三餐而反,腹犹果然”,一天不到就能打个来回,准备三餐饭就好了。那如果“适百里”呢?那就得“宿舂粮”,几个晚上捣米储食。那要是去千里之外呢?就得准备三个月的粮食。这两个小小的虫子又怎么去懂得这个道理呢? 所以这段意思是,如果眼光太狭窄了,见识太短浅了,什么也不懂,只觉得自己挺美,挺逍遥。这个也不是真的逍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这一段紧接上文,发了两句议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知,有人说通“智”,智慧,智力的意思。其实不对。从后面“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来看,这个“知”应该做“知觉”、“见识”解。读本音。那什么是“智”呢?《荀子·正名》说:“知有所合谓之智。”可见是把所知觉的,也就是说感性认识,进行思索,而化为机谋,也就是化为理性认识。这个叫“智”。年,岁也。这里指寿命长短。那为什么这么说呢?“奚以知其然也?”下面就说了:“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什么是“朝菌”呢?就是这么一种蘑菇,说是晚上从粪土里长出来,白天一见日光就枯萎了。《列子·汤问篇》说:“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生于朝,死于晦。”不管哪种说法对吧,总之这蘑菇活不了一天,所以叫“不知晦朔”。“晦”就是晚上,“朔”就是白天。“蟪蛄”,就是寒蝉,一名蝭蟧,春生夏死,夏生秋死。所以说它“不知春秋”。这个寿命短,所以叫“小年”,而因为“小年”,所以“小知”。 那什么叫“大年”呢?下面就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说到楚国的南边有个叫“冥灵”的东西。什么是“冥灵”呢?有一种说法说那个“冥”,其实是“榠”,说冥灵,是种木名。生在江南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