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必修1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共16张)详解.ppt

湘教版必修1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共16张)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湘教版必修1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共16张)详解

(五)、人类活动与土壤 * * * *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之间发生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3)某一要素的变化,还会影响其它地区的地理环境 例:以某地植物被大量破坏带来的影响来说明这一表现 例:说一说我国西北内陆的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和地貌等要素的相互关系 例:“黄土高原的植被破坏带来的影响” 水文 地貌 土壤 气候 生物( 植被) 干旱 河流少 内流河 少数耐旱植物 发育差 肥力低 风积、风蚀地貌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为什么西北内陆有这样的景观?构成这些 景观的自然要素有何内在联系呢? 植被破坏 水位季节变化增大,河流含沙量增加,易发生洪涝 失去栖息地, 被迫迁徙 渗入地下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变得贫瘠 探究:如果某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地理环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河流: 动物: 地下水: 土壤: 黄河输沙造陆-----水循环改变地形 地上河 三角洲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海岸线外延 16亿吨 暴雨冲刷 (千沟万壑)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以土壤的形成为例 土壤的定义: 土壤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的要素: 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人类活动等 (一) 成土母质与土壤 土壤 岩石 风化 风化物 外力搬运堆积 成土母质 气候与生物长期作用 裸露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结构疏松的风化物称为成土母质。 气候中的水热条件影响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风化壳厚度,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二)气候与土壤 热带地区的土壤层厚度比温带地区和寒带地区的要厚,这种说法对不对? (二)气候与土壤 黑土是温带半湿润地区草原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具深厚腐殖质层的黑色土壤。黑灰色腐殖质层厚30-100cm ,是在寒冷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红壤的基本特征是呈酸性,肥力较低,有机质含量在2%以下。原因是分布在湿润和高温的热带和亚热带南部,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被大量分解。 黑土 红壤 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非常缓慢,使有机质积累起来;相反,在湿热气候条件下,有机质减少。 思考:风化壳的厚度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联? 从干燥的荒漠地带或寒冷的苔原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风化壳逐渐加厚。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三) 生物与土壤 生物在土壤形成中起主导作用: 2、有机质积累过程 3、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1、生物加快土壤形成 (四) 地形与土壤 思考:植被的分布往往能反映出土壤的状况,请说说海拔高度、地形坡度和坡向对土壤有什么影响。 地 形 坡度 陡坡 平地 很难发育成深厚土壤 发育成深厚土壤 坡向 迎风坡 背风坡 水分状况好 水分状况差 地形影响土壤厚度,以及土壤中的水热状况。是土壤形成过程中较稳定的影响因素。 (五) 人类活动与土壤 生土 熟土 肥土 南方水稻土 北方黑垆土 * * * *

文档评论(0)

152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