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中国的西北角之一.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回望中国的西北角之一

回望中国的西北角之一 丝绸之路上的唐时明月 (文\君悦) 这是突隆在中华大地的一隅黄褐色——黄土高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部。 站在这隅黄褐色,我一次次地回望。黄土的沟壑会凿进多少历史的离合悲欢?岑静的大漠会袅然历史怎样的吟啸歌哭?…… 1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 ……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展开中国的历史卷帙,战燹将其熏得焦黄。卷帙的褶痕,杜甫的《兵车行》犹粘着霉斑,扯着蛛网,合着新鬼旧鬼一起恫哭—— 公元756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北边起事,反叛唐帝国。接着,潼关破,叛军压境,玄宗皇帝惊慌逃往西蜀成都。长安转眼沦陷。杜甫目睹了一个光芒万丈的帝国,在劫难面前的仓皇悲恸后,不禁怆然涕下。这阴天冷雨打湿的诗句,吟得凄凄惨惨戚戚。 姑且,我们按史学家的观点,将唐玄宗、唐肃宗时的安史之乱,看作唐帝国、乃至中国封建社会由盛及衰的分水岭。 昏聩的帝王,跋扈的蕃臣,从内部腐透了的唐帝国,不堪兵乱的一击,摇摇欲坠起来。这隅黄褐色上一季比一季、一年比一年冷冽的季风,吹殒了司马迁“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 ”的诳言,也吹冷了唐帝国的勃勃雄心。都城东迁了,经济重心东移了,中华文明随之东渐了。 也就是从那时起,自“周秦汉唐,立国西北”就能“抚柔天下,气象博大故国祚绵长 ”的神话破灭了。这里蜕变为一粒“蛮荒”的沙,游离在传统中国之外。 也就是从那时起,宗教的神秘熨贴着战争遗留的疮痍,润濡了从黄土到人心的每一寸干涸,风啸马鸣的调子渲染了几个世纪的荒凉。 1935年《大公报》记者范长江,在这里进行了地理的、历史的、人文的、时事的考察探究后,著成了“一部震撼全国的杰作”——《中国的西北角》。 于是,这隅黄褐色就以一个朴拙的名字,中国的西北角,从伏羲女娲的传说中走来;从老子出关的《道德经》走来;从古时边塞的诗行中走来;从游牧文明铁蹄的扬尘中走来;从“瑷珲——腾冲线”(1935年,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划下的一条人口分界线、地理分界线、气候分界线,同时也是文明分界线)的彼端走来,以一种从未有过的清晰和具体,挤进了现代传媒的话语,阑入了民众的视野。 生活方式的非儒教化,信仰的多元化——中国的西北角,终被传统中国谅解、包容,并接纳。尽管还有些许的鄙夷和蔑视。 在此之前,她一直在中华文明的留白处茕茕独行吗? 19世纪伊始,世界上没有哪个文明,没有哪片蛮荒不被西方的“普世文明”辉耀,不被西方的“好奇”征踏。 这不,19世纪末,蓝瞳金发的探险家、学者就先于中国,嗅到了西北角历史的厚重、神秘及丰繁。 1877年,德国的地理学家李希德?霍芬(F. von Richthofen)在甘肃和新疆考察。从东面跋涉千里的商队引发了他的思考,这是否就是古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以运送丝织品为主的贸易通道呢? 思考将历史的碎忆,时空的断点重新拼合、缝缀。 “丝绸之路”,一个写实又写意的名字,德文作Seidenstrassen, 英文作the Silk Road,被李希德?霍芬第一次标注进了他所著的《中国》一书——“从公元前144年到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指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以及中国与印度,以丝绸之路贸易为媒介的西域交通路线。” 丝绸之路首先在西方,从名词概念走向了学术研究。 其后,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A. Herrmann)在 1910 年出版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这条始于汉代、匿于明末,东起长安、西至罗马,横跨欧亚大陆的陆上商贸大道,因有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辗转于此,故称作“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英国人斯坦因来了,法国人伯希和来了,美国人华尔纳来了,俄国人科兹洛夫来了……仅1876年至1928年到达中国西北角的探险队就有42支。从来都没有接待过“洋鬼子”的西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f1971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