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Metaphor[精]
隐喻(metaphor) 隐喻(metaphor)是人类范畴化的组成部分:是组织我们关于世界的思想的基本方式(Geoge Lakoff(1980-87)Such scholars see metaphor as an intergral part of human categorization:a basic way of organizing our thoughts about the world.)。“是我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的认知工具”(Ungerer Schmid, 1996) 隐喻是从一个概念域(conceptual domain?或称认知域cognitive)向另一个概念域和认知域的结构映射,即从“始发域”(source domain)向“目的域”(target domain)的映射。即是说,一个范畴赖以得到解释的概念域是用另一个概念域来解释的。比如我们把“垂直”概念域映射“数量”概念域,就会得到“Price may rise up/go up/skyrocket”这样的隐喻句。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认知方式。他们认为隐喻的过程是人们借助一个概念领域结构去理解另一个不同的概念领域结构的过程。 “把隐喻研究纳入现代认知语言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标志是: Lakoff Johnson(1980)[Lakoff, G Johnson, M. 1980?Metaphors We Live By?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国外隐喻研究方兴未艾,Judge称之为一场“隐喻革命”(metaphoric revolution)。 莱可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指出,语言中充满了隐喻或隐喻性的表达。他们对英语中大量的语料进行了分析,发现许多表达方式都来自一些基本的隐喻,即所谓的隐喻概念。比如,“争论是战争”、“时间是金钱”等等。这些隐喻概念派生出许多日常用语表达方式,形成隐喻概念系统。隐喻成了人类语言的固有特征,不再是天才的独创。 自20世纪60年代起,西方学术界掀起了一股对隐喻展开跨学科研究的热潮。例如,1977年在美国伊里诺依大学召开的“隐喻与思维”专题讨论会便云集了来自哲学、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领域的一些知名学者。1978年,在加州大学的戴维斯分校又召开了国际跨学科隐喻研讨会,提交大会的论文后来也得以出版。继此之后,类似的专题讨论会还在其它国家举行过多次并出版了大量的论文集或专著(详见林书武1997)。近年来,隐喻研究的浪潮已波及中国,国内外语类主要学术刊物刊登了许多介绍国外研究成果的文章,甚至有人开始讨论创建隐喻学(束定芳1996)。 “...the greatest thing by far is to be a master of metaphor(最最了不起的事就是成为一个隐喻大师)” ——亚里斯多德 1725年意大利哲学家和修辞学家G.Vico就发现了隐喻的认知功能,后在其《新科学》一书中阐述其认知观点。 《说苑·善说》 客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王曰:“诺。”明日见,谓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者,曰:‘弹之状何若?’应曰:‘弹之状如弹’,则谕乎?”王曰:“未谕也。”“于是更应曰:‘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弦’,则知乎?”王曰:“可知矣。”惠子曰:“夫说者固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无譬,则不可矣。”王曰:“善。”? 宋陈騤《文则》之言:“《易》之有象,以尽其意;《诗》之有比,以达其情。文之作也,可无喻乎?” 譬喻为致知之具、穷理之阶 “理赜义玄,说理陈义者取譬于近,假象于实,以为研几探微之津逮,释氏所谓权宜方便也。古今说理,比比皆然。甚或张皇幽渺,云义理之博大创辟者每生于新喻妙譬,至以譬喻为致知之具、穷理之阶。” ——钱钟书《管锥篇》第一卷 奥托尼(1979)认为,当代隐喻理论可以粗略地分为非构建主义和构建主义两大阵营,前者因袭了修辞学或文体学的理论传统,将隐喻看作附属于语言之上的一种反常的语言运用现象。 后者则将它看作是介乎语言、现实与思维之间的、既反映语言的本质又反映人类智能工作机制的一种动态过程。 从最近几年的研究成果看,以雷科夫(Lakoff)为代表的构建主义阵营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人们试图通过研究隐喻(尤其是业已积淀为语言中极普通的表达方式的某些基本隐喻即rootmetaphors)揭示语言的起源、发展和使用乃至人类认识和智能发展的奥秘。 A.??????光阴流似水。(元稹诗) B.??????鬓发茎茎白,光阴寸寸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AC16桥维修教程产品(精编版)[精].ppt
- apink(阿粉)[精].ppt
- MEMS工艺[精].ppt
- Medilox 新型氧化电位水[精].ppt
- DF程序化交易软件介绍PPT[精].ppt
- merry christmas[精].ppt
- Meta分析的简单介绍[精].ppt
- L-CNG加气站介绍[精].ppt
- MetInfo站内优化攻略[精].doc
- beyond(beyond介绍)[精].ppt
- 2025年金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带答案.docx
- 2025年钦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完美版.docx
- 2025年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参考答案.docx
- 2025年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docx
- 2025年闽南理工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审定版.docx
- 2025年闽南理工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审定版.docx
- 2025年闽南理工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汇编.docx
- 2025年闽南理工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推荐.docx
- 2025年闽北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1套.docx
- 2025年长沙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一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