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5.doc

  1.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5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5 授课教师??任教年级学科?初三化学 教材简介?初三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一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内容 及说明?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它既与史实相符,又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设计流程?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归纳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实验基础,再加上前面学习了物质的分类,所以探究水的组成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非常高,这有利于课堂的进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水的组成 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及区别 过程与方法: 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 及重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 实验设计: 实验一: 编号?实验内容?设计目的 1?电解水实验演示,?了解水的组成,初步设计探究实验 2?电解水实验设计? 实验二: 编号?实验内容?设计目的 1?正极气体的检验?演示实验,让学生了解: 氢气的可燃性 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 2?负极气体的检验? 3?分别点纯净的氢气和不纯净的氢气。? 教师器材: 学生电源,大烧杯,小试管2支,铜导线若干,酒精灯,木条,氢气若干,。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播放] 幻灯片 [讲述] 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广泛。? 观看幻灯片,感受水的重要性,逐渐进入课堂角色。?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二、知识准备: [讲述] 波义耳对元素的定义,以及当时人们对水组成的认识。? 观看幻灯片,发现问题:水是由什么组成?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回顾历史,激趣生疑,明确探究方向 三、探究实验: [讲述] 实验装置,介绍实验方法, [提问] 观察到什么现象? ? [? 认识仪器,理解实验方法。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描述实验现象: 1.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冒出,负极产生气泡的速度较快,得到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2:1。 领会实验设计意图,明确观察实验目的。 [提问] 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呢? [演示] 气体的检验过程 [提问] 正极得到的气体是什么?负极气体具有什么特点呢? [讲述] 负极得到的是一种全新的气体,后来拉瓦锡比较系统的研究了这种气体的性质,并把它命名为氢气。 [演示] 分别点燃不纯的氢气和纯净的氢气?产生疑问,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学生思考:正极得到的氧气,负极得到的气体能够燃烧。 学生讨论: 不纯净的氢气点燃时发出的响声大,纯净的氢气点燃时发出的响声小。 根据点燃时发出的声音大小,可以判断氢气是否纯净。?掌握鉴别产物的方法,复习旧有知识,学习新知识。 [讲述] 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如果你是拉瓦锡,你会得出什么结论?你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 1.正极氧气,负极氢气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实验现象,找出实验现象背后的化学规律,理解结论都来自实践。 [提问]你能利用简单的仪器设计水电解装置吗??学生讨论?初步学会设计实验 四、物质分类 ? sp;? [提问]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大量的物质,你记得哪些? [提问] 如果把这些物质分为两类,你准备怎么分?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提问] 在这些物质中,看一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讲述]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定义? 学生回忆学过的物质,写出这些物质的符号。 学生思考:空气是混合物 学生讨论: 1.根据元素多少分 2.根据物质状态分 学生讨论:名称中都有”氧化”两个字,都

文档评论(0)

mcplj198370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