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海关论文
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
《中国民俗风情论文》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姓名:朱丹
学号:20301086117
教学班学生序号:33
任课教师:方胜虎
山海关
榆关十月马毛僵,手挽雕弓射白狼。一阵雪花飘玉屑,西风犹趁马蹄忙。
这首诗描述了山海关秋末冬初的景象。但榆关并不完全就是后来的山海关。古榆关在今抚宁附近,四周土地空旷,无险可据,明初徐达北伐残元势力,率军来到此处,见其东八十里处“枕山襟海,实辽蓟咽喉”,非常险要,便把关城移到那里,成为万里长城东段的一个重要关口,由于它倚山临海,所以人们新称它为山海关。
历史文化名城山海关为明朝开国元勋徐达扼辽冀之咽喉,依山阻海而建,与嘉峪关、居庸关并称三大名关。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从这里向西蜿蜒而去,“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是历史对它最形象的概括,充分显示了山海关地势的险峻。也正因如此,山海关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第一、二次直奉大战,长城抗战第一枪等等。这里曾经有过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悲壮。
一、历史沿革
山海关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历经洪武、成化、嘉靖、万历、天启、崇祯六朝修筑,耗用了大量的资金,调动了数以万计的军民,建成了占地约230公顷,具有七城连环、万里长城一线穿的军事城防系统。
山海关建城符合“通川之道,要害之处”的古代城市规划原则。该处正处于海陆咽喉要冲,在历史上被称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达移关于此,连引长城为城之址,开始修建山海关。
山海关城由关城、东罗城、西罗城、南翼城、北翼城、威远城和宁海城七大城堡构成,四周有长4769米、高11.6米、厚10余米的城墙,墙体高大坚实,气势宏伟。在东、西、南、北建有四个城门,城东南隅、东北隅建有角楼,城中间建有雄伟的钟鼓楼。整个卫城建筑规模宏伟,防御工程坚固。山海关是明代创建“卫所兵制”的产物,明代的“屯田制”和改革政策又对山海关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山海关是明长城的东北起点,境内长城26公里,位于秦皇岛市以东10多公里处。据史料记载,山海关自公元1381年建关设卫,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自古即为我国的军事重镇。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4公里,是一座小城,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
如今,这雄关虽已成为历史陈迹,但是他却以他那雄伟庄严地风貌、可歌可泣的历史,鼓舞着人们的坚强意志,激励着人们的爱国情感。诗人陈志岁游山海关,在其《山海关》诗中发出如下感慨:“不再控山海,尚存雄伟城。几回摩冷堞,想象昔陈兵。”
文化内涵
山海关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万里长城的形象代表之一。
山海关景区内名胜古迹荟萃、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和旅游避暑胜地,区内有开发和观赏价值的名胜古迹达90多处。山海关长城汇聚了中国古长城之精华。明万里长城的东起点老龙头,长城与大海交汇,碧海金沙,天开海岳,气势磅礴,驰名中外的“天下第一关”雄关高耸,素有“京师屏翰、辽左咽喉”之称;角山长城蜿蜒,烽台险峻、风景如画,这里“榆关八景”中的“山寺雨晴,瑞莲捧日”及奇妙的“栖贤佛光”,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孟姜女庙,演绎着中国民间传说——姜女寻夫的动人故事。中国北方最大的天然花岗岩石洞——悬阳洞,奇窟异石,泉水潺潺,宛如世外桃源。塞外明珠燕塞湖,美不胜收。
蛟龙入海—老龙头
老龙头位于山海关城南5公里的临海高地上,这座基石山甲角地垒台地自身形成半岛伸入渤海之中。万里长城好似一条巨龙,在此将龙头伸入到海中,将海水搅动的波浪起伏,故得名“老龙头”。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将军徐达发燕山等卫屯兵万五千一百人,修永平、界岭等三十二关。”修筑山海关段长城、山海关关城,并将长城的起点选址在老龙头。从明初开始,一直到终明之世,老龙头军事防御的修筑就未曾间断,由入海石城、靖虏台、南海口关、澄海楼、宁海城、滨海长城、龙武营等组成的军事工程,使得这处陆海防御要塞成为完备的陆海防御工程体系。
1、老龙头的历史
清初,为防止抗清义军由海上进攻,清政府在沿海地带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到康熙二十三年取消海禁。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英法军舰闯入中国的内海,在老龙头一带游戈,清政府急调重兵防守老龙头沿海,构筑海防炮名。到咸丰、光绪年间,海防吃紧,清政府又频繁调动军队驻防。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山海关,各国兵舰由老龙头登陆,到强军队火烧澄海楼,炮轰老龙头,长城防御建筑遭到严重破坏。并且在老龙头沿海一带修建了驻军的营盘,划出地界,不允许中国人进入,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才撤走。
1985年开始,老龙头长城进行修复,历里八年,使老龙头军事防御建筑原貌再现。
2、入海石城
入海石城是老龙头长城伸入海中的尽端部分,全城屹立于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