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鼻窦炎规范化治疗摘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鼻窦炎规范化治疗摘要

规范治疗措施 ▲选择手术的理由: 腺样体可能与儿童鼻窦炎相关。腺样体被认为是细菌隐藏的聚集场所,也是引起鼻阻塞、鼻分泌物滞留、纤毛活动减低的主要原。 (7) 针对全身伴随性疾病的处理: 如胃食管反流、免疫功能低下的治疗 2 儿童鼻窦炎临床转归特征 大多数儿童对恰当的药物的和保守治疗比较敏感, 有资料显示:40%的儿童急性鼻窦炎可以不治而愈,而且儿童慢性鼻窦炎在成年后可能有自然痊愈倾向,这在某些未经治疗的儿童慢性鼻窦炎、成人后CT图像显示正常得到依据。 五、儿童慢性鼻窦炎手术治疗规范 对儿童慢性鼻窦炎提倡阶梯性治疗方案,即分成三个步骤进行。 1 第一阶段(系统药物治疗) 包括抗生素、局部类固醇激素、黏液促排剂, 剂量和时间要足够。 (1)抗生素:要首选第二、三代头孢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应持续应用4周以上, (2)局部使用类固醇激素至少2个月以上。 ▲对严重的鼻阻塞者,可适当间断使用低浓度鼻粘膜血管收缩剂。 ▲对明确变态反应因素者可考虑并给予抗变态反应治疗(全身抗组胺药和激素类)。 ▲也可附加鼻腔鼻窦盥洗、药物雾化吸入等治疗。 *David认为使用缓冲高渗盐水(2.8%)盥洗鼻腔可有效缓解鼻粘膜水肿。 抗胃食管反流也应考虑在治疗计划之内。 2 第二阶段(解除鼻阻塞和病原菌隐蔽场所): 系统药物治疗无效时,方可考虑辅助性手术(这种方法又称为鼻内镜手术前外科干预) 许多报道认为: 腺样体切除:配合药物治疗对治疗儿童(特别是10岁以下)慢性鼻窦炎是有效的,可避免FESS手术。 切除鼻息肉:影响通气与引流的鼻息肉应予切除,但只限于鼻息肉切除,不必开放鼻 ☆注意:切除时最好使用切割器 来源于上颌窦的后鼻孔息肉多同时有上颌窦自然开口增大,可经自然开口切除窦内息肉,不宜采用创下鼻道开窗的方式。 ☆注意! 不建议对不影响鼻通气的中鼻道单发息肉进行切除,可采用局部类固醇激素治疗。 3 第三阶段(经鼻内镜功能性鼻窦微创手术): 手术适应症: (1)已经作了充分的药物和前期治疗但效果不佳; (2)明确的鼻息肉阻塞了鼻腔通气; (3)多发性息肉; (4)严重的鼻腔鼻窦解剖结构异常; (5)同时伴有哮喘;高抗药性细菌群存在。 注意: 实施的手术范围和手术方式与成人是有所区别的, 最好使用儿童专用的精细微小手术器械。 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求切除钩突和开放前筛(称为mini-FESS),尽量不要开放其他鼻窦. Erics、Lus、Munis等都认为没有必要开放额窦和蝶窦,但是要注意额隐窝、蝶筛隐窝阻塞性病变的处理。 除非严重的鼻中隔弯曲和骨脊,对弯曲的鼻中隔矫正要慎重。尽量完整保留中鼻甲,对明显影响引流的泡状中鼻甲或中鼻甲本身的息肉样变可适当处理,这一点对保护术后鼻腔鼻窦功能以及以后必要的二次修复性手术非常有利。 Dale呈建议对泡状中鼻甲酌情挤压成片状,以保留内侧黏膜。中鼻甲的丢失往往会造成嗅觉损伤。在中鼻道内使用撑开架对防止术后粘连有一定的帮助。对肥大的下鼻甲后端可以适当处理(黏膜下切除),对影响呼吸的腺样体肥大应果断切除。 鼻窦手术是否会影响儿童面骨的发育? 解剖学研究表明,8~12岁儿童:筛泡基本形成;上颌窦底达到鼻底水平、向外扩展至颞骨隐窝;蝶窦发育已经完成;额窦则仍在气化。虽然通常是网状骨与板状骨合并存在,说明骨质发育并未完全成熟 , 但多数学者认为10岁以上儿童经鼻内窥镜微创手术不会影响面部的发育。Parsons认为传统柯-陆手术有碍鼻窦、齿槽、面骨发育,疗效也不好,因此应予避免。手术后随访和术腔处理:术后处理可在2~3周后,清洗术腔,去除坏死组织、血痂和干痂,分离粘连,取出中鼻道支撑物;术后的鼻腔盥洗和局部类固醇激素的使用应持续3个月以上。 总之,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手术适应症应严格掌握,必须是经过规范、系统的药物治疗或前期处理仍旧无效者。手术的基本原则是小范围、精细、微创。 谢 谢 谢谢! 儿童鼻窦炎的规范化治疗 一、儿童鼻窦炎分类 目前比较公认的分类方法是将儿童鼻窦炎分为三种,包括: 急性鼻窦炎: 症状持续存在不超过8周; 急性复发性鼻窦炎: 症状持续存在不超过8周, 每年发作3次以上; 慢性鼻窦炎: 症状持续存在12周以上。 二、病因学与发病机制: 1 感染:感染是鼻窦炎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急性鼻窦炎与慢性鼻窦炎的致病菌是有差别的。 因此,对抗生素的选择也应不同。 中华儿科学会2000~2004年北京、

文档评论(0)

152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