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失落千载的大汉宫庭经济思想原典.docVIP

《找回失落千载的大汉宫庭经济思想原典.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找回失落千载的大汉宫庭经济思想原典

找回失落千载的大汉宫庭经济思想原典.txt37真诚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烈;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显美丽;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找回失落千载的大汉宫庭经济思想原典 -------------------------------------------------------------------------------- 作者:[翟玉忠] 来源:[] 浏览:[70] 2010-01-22 东汉以后,以《管子》轻重篇为核心的中国古典经济思想长期无人问津。即使提到,也往往是断章取义。近代以前,几乎没有人将《管子》轻重诸篇中蕴含的经济理论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系统考察研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叶世昌先生在谈到唐朝的货币理论时曾这样写道:“《管子·轻重》理论,东汉以后几乎无人过问,到唐朝才受到一些人的注意。唐人论述货币问题时,往往引述《管子·轻重》的话作为立论根据。他们并没有全面认识《管子·轻重》,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摘取其中的个别论点。”(叶世昌等:《中国货币理论史》,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61页。) 要恢复《管子》经济思想的本原,首先大家要知道,刘向校书前,在战国至西汉这段时间里,社会上《管子》诸篇相当普及。由于该书的宗旨是刘向《管子叙录》所说的“富国安民”,所以其中的经济思想当广为人知。 《韩非子·五蠹》中将商鞅、管仲、孙武、吴起的书并称,指出几乎每家每户都收藏。刘向校书后留下了《管子》、《商君书》、《孙子兵法》和《吴子》(《汉书·艺文志》称《吴起》)。对于后面三本书的基本思想,中国人是熟知的,惟独《管子》的富民思想成了不解之谜。《韩非子·五蠹》上说:“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而国贫,言耕者众,执耒者寡也;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而兵愈弱,言战者多,被甲者少也。” 因为《管子》一书太普及,所以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对该书内容一笔带过,这就给后世理解《管子》富国思想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当然我们也不能埋怨两千多年前的司马迁,汉宫石室金匮中藏有浩如烟海的史料,他肯定会删繁就简,另外对于大众化的典籍不再详细论说也是《史记》的通例。万幸的是,司马迁提到了《管子》一书的核心篇目,后面读者将会看到,这成为我们恢复中国古典经济思想的钥匙。在《史记·管晏列传》,司马迁这样写道:“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司马迁在大汉宫廷中读到的《管子》篇章被刘向搜集了起来,再加上从民间等渠道搜罗到的本子,达到五百六十四篇,去掉重复的四百八十四篇,最后编定为八十六篇,约在西汉至隋这段时期《管子》佚失多篇,今天我们看到的《管子》有七十六篇。刘向《管子叙录》详细记载了他校书的细节,对于我们复原中国古典经济思想全部面貌十分重要,这里转录如下: “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所校雠中《管子书》三百八十九篇,大中大夫卜圭书二十七篇,臣富参书四十一篇,射声校尉立书十一篇,太史书九十六篇,凡中外书五百六十四篇,以校,除复重四百八十四篇,定著八十六篇,杀青而书可缮写也。 “管子者,颍上人也,名夷吾,号仲父。少时尝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子贫困,常欺叔牙,叔牙终善之。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子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子纠死,管仲囚,鲍叔荐管仲。管仲既任於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故管仲曰:‘吾始困时,与鲍叔分财,多自予,鲍叔不以我为贪,知吾贫也。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吾有利有不利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吾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鲍叔既进管仲,而己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管子既相,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丑,故其书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犹流水之原,令顺人心,故论卑而易行。俗所欲,因予之;俗所否,因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为福,转败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伐楚,责包茅不入贡於周室。桓公北征山戎,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柯之会,桓公背曹沫之盟,管仲因而信之,诸侯归之。管仲聘于周,不敢受上卿之命,以让高国,是时诸侯为管仲城谷,以为之乘邑。《春秋》书之,褒贤也。管仲富拟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侈。管子卒,齐国遵其政,常强於诸侯。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太史公曰:‘余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详哉言之也。’又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爱

文档评论(0)

845375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