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禅在王维山水诗中的体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禅在王维山水诗中的体现

浅谈禅在王维山水诗中的体现 一、引言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著名山水诗人。他的山水诗语言非常平淡自然,意境高妙。从他被人们尊称为“诗佛”就可以看出禅与王维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 作者的诗中充溢着禅,特别是在山水诗中。本文试从王维山水诗中的空之境、静之美、淡之雅三个方面来探讨其山水诗中的禅。 二、空之境 “空”,在王维山水诗中常常出现。究竟“空”有什么含义?关于“空”,禅宗认为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即“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1](P177),第二层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1](P177),第三层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1](P177)。关于这三个层次,张节末先生在《禅宗美学》说:“第一境界‘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举目所见无非是铺满了落叶的空山,或是路为树叶所掩,或是根本就没有路,总之,山空的直观宣告了此处没有人,没有人也即没有佛,因此‘何处寻行迹’是有所执著之人所发出的一个不当之问;第二境‘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山空而没有人,虽然佛尚未寻到(也寻不到),但‘水流花开’却是一个生动的直观,它是一个无欲非人的声色之境,水正流,花正开,非静心谛听谛视无以观,观者正可以藉此境以悟心,喻示了对我执法执已经有所破除的消息;第三境界‘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前一句是永恒,后一句是刹那,刹那间(‘一朝’)的风月是一个直观,喻示时空被勘破,禅者于刹那间顿悟永恒的意义。在这三境中,空不光是讲空间,而且还透过空来看时间”[1](P177)。无疑,张先生的阐述是非常精辟的。纵观王维山水诗中的“空”,主要是体现在后两个境界上。那么本文就从这两个境界来探讨一下。来看王维的这首《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2](卷一,P168) 作者在诗中写了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江是如此壮阔,以至于天地外面还流着的仿佛依然是汉江的水,而山色在波澜壮阔的汉江掩映之下显得似有似无。这城郭在江水的作用下似乎是飘浮着,滚滚而去的浪涛震动了远方的天空。在这样壮阔的山水城郭世界中,读者可以感受诗人的心似乎也随着这景物的漂浮而浮动着。然而本诗到底描绘了一幅非常浑茫阔大的景象。面对一派雄浑壮大的景色,文人们大都会把它与自身遭遇,或与政治,或与人生结合起来,或传达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或传达出在无情时光流逝中慨叹人生短暂而自己功业未成,或传达出……比如毛主席在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3](P3),豪迈地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3](P3);辛弃疾在登上了建康赏心亭后看到“楚天万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4](P74)后,不禁“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4](P74),“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4](P74)。他们都在雄浑壮阔的场面下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感。毛主席、辛大词人如此,王维自然也不例外。作者也像辛弃疾一样对现实仍存希望,希望自己的理想抱负可以实现,希望自己还能够为国家、为人民多做些事情。这里的“空”就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境界的体现。诗中的波澜壮阔的水在流和“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的水自流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得静心观照,方能有得。可是读者们也隐隐约约地感受到作者依然对现实存有一丝希望,既要出世而又忘不了过去,对现实仍存希望,这说明诗人对自己的执著已经开始破除了,但是还没有完全看破。在作者心中,出世与入世仍然存在着矛盾。再看《早秋山中作》: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2] (卷二,P468) 诗说自己“无才”,遂“不敢累明时”,于是想归隐“守故篱”。接着说到自己“嫌陶令去官迟”,也就是说陶渊明去官去得太迟了。而作者在自己年纪很大的时候都还在当官,又有什么资格来说陶潜呢?在“嫌陶令去官迟”中,读者可以发现诗人其实是想退隐的。但是王维作为“中国封建社会那种既清高又软弱的士大夫的典型”[5](P200),是没有那份极大的魄力来归隐的。是以王维眼中噙着想归隐而不得所致的泪水,是以蝉声和蟋蟀声在“薄暮”中悲凄地叫着。作者在对自身的执著不能够完全参破时,只能是“空林独与白云期”。此时此刻,唯有白云可期。诗人与白云约会后,悲哀的情绪有所淡化。此时作者所处的山为白云所绕,在这白云围绕的山中,读者可以体会到作者淡淡的出世之意。这里的”空”也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体现。在“去官迟”和“白云期”中,读者可以领会到诗人既对自身的执着有所破除,可又没有完全地勘破,诗人依旧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 探讨完第二层境界后,我们再来研究下”空”的第三层境界:“万

文档评论(0)

saity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