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年广东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孩子成了大人的“宠物”?
公考时政热点:孩子成了大人的“宠物”?
专家呼吁: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规范教育行为,树立正确儿童观
2013年刚刚开年,幼教界就发生了一件新鲜事:郑州一家幼儿园为100多个孩子举办了一场“集体婚礼”,由老师和家长代表担任主婚人。整个婚礼过程完全照搬成人结婚的程序,“新郎”、“新娘”都要接受询问、宣誓,同时,小“新郎”还要单膝跪地,给小“新娘”戴上结婚戒指,然后在众人的祝福声中拥抱,甚至亲吻。
这场“集体婚礼”一经报道,立即成为舆论热点。其实,类似的事情在不久前刚刚发生过,去年年底在武汉的一次汽车文化节上,几名五六岁的小女孩化了浓妆穿着比基尼在一辆辆汽车前跳着热舞充当“车模”。
这些看似偶发的事件,表面上看除了荒唐可笑外,好像也没什么实质危害,但在幼教专业人士看来,这些行为和做法都在摧毁童真,违背了儿童成长规律,“说到底,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儿童观有问题。”近日,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组织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施研讨会上,不少幼儿专家对这一问题表示了极大的忧心。
孩子是成年人的“宠物”?
“在一些幼教界人士看来,‘集体婚礼’、‘车模’等不过是又一次的成人娱乐。这类事情在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思维中早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因为我们的文化中儿童往往只是成人的‘小把戏’,没有自己的尊严、没有自己的权利。”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冯晓霞说。
在中国很多家庭里,孩子一方面备受父母、祖父母的疼爱、娇宠,但另一方面又被这些大人当成“宠物”对待。经常出现的一幕是,家里来客人了,大人就会鼓动孩子表演节目,孩子如果不愿意,就会遭到斥责。其实,让孩子当众表演无非是为了满足大人的虚荣心。
家庭如此,不少幼儿园也如此,社会更是如此。
冯晓霞回忆说,在北师大举办的一次幼教国际会议上,组织者请了常参加“春晚”演出的幼儿“艺术团”给来自世界各国的200多名幼教专家表演。她注意到,国外幼教专家在看这些精心打造的“儿童节目”时,表情极为严肃,脸上笑容全无。一位和她相熟的专家私下说,看着有些孩子在台上呲牙咧嘴做出“笑容”时,心里真的非常难过。“他们难过什么?难过的是孩子不像孩子,孩子早早就被成人化了,或者说成了取悦成人的玩物了!”说到这儿,冯晓霞的语调一下子提高了。
反倒是北师大幼儿园一个类似课堂剧的表演引起大家的兴趣。没有华丽的演出服,没有特别的化妆,没有太多的技能和技巧,孩子们自然的表演就像在幼儿园里做游戏。特别是当有的孩子忘了词而老师匆忙跑上台提醒时,专家们禁不住开怀大笑。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才是孩子!”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王化敏认为,幼儿园“集体婚礼”是当今幼儿教育小学化、成人化的一个典型案例,社会上还有各种有声有色的幼儿“成人化活动”在开展。
就在前几天,王化敏偶然看了央视的一档选秀节目,那些可爱的孩子,或浓妆艳抹、或扭捏作态、或学着大人的口吻说着能把成人逗乐的俏皮话……因为学大人学得像就能成为明星,获得大奖,“台上台下,孩子调笑大人、大人调笑孩子,一片扭捏作态”。
王化敏看后非常气愤,“某些电视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让孩子‘努力’放弃原本的童真。秀兰·邓波儿为什么能让亿万观众喜爱,正是因为导演开发了儿童天真可爱的天性。”
她担心的是,“那些取悦大人、违反孩子天性的活动,还得到如此的宣传和褒奖,对广大家长的影响极大,能造成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发展规律的‘集体无意识’,这不是幼儿园老师、专业人员的说教能匹敌的。如果这种节目上春晚,会让全世界都笑话中国人的。”
春节临近,各个电视台都在筹备包括春晚在内的各种娱乐节目,这些晚会上,都少不了孩子的表演。可就是为了几分钟的演出,孩子们要一遍又一遍的排练,深夜仍然在后台疲惫地等候着……他们中有多少人喜欢这样的日子?他们又能向谁说“不”?
更有甚者,连“六一”儿童节也成了儿童为成人献歌献舞的日子!有多少幼儿园此时会组织教师和家长给孩子们演节目,让他们轻松愉快地欢度原本就属于他们的节日!
幼儿教育不能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整个社会的儿童观出了问题,学前教育也不可能幸免。
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幼儿园胡华园长对她所在幼儿园大班的一次课有很深的印象。
那是一个认识大树的课程,老师们设计了拜访大树、了解与树相关的知识等环节,但开始实施后发现,孩子们对这些并不感兴趣,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更想成为哪个地方的什么树”。
有的孩子说希望成为长在南极的一棵大树,因为“南极没有树”;有的孩子说希望成为学校门前的大柳树,因为“上下学迎送我”;有的孩子说希望成为长在香港的一棵树,因为“香港很干净”;还有一个孩子说希望成为长在小区里的一棵树,因为“想每天看着妈妈上下班”。
“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像大人一样生活,当我们这样认为时我们就要不停地改造孩子,让孩子像大人理想中的样子生活。”胡华说,但是,当换一个角度,不再强求孩子像大人一样生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