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密斯·凡·德罗 前言 密斯·凡·德罗是二十世纪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与赖特,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齐名。他出生于德国,德意志民族典型的理性严谨使他很容易从二十世纪初众多的建筑大师中凸显出来。正如其大多数的玻璃与钢结构作品一样,透过表象,我们可以很轻易的看到这位现代建筑大师留给二十世纪的伟大财富。 目录 一、人物概述 二、理念 三、作品 一、人物概述 1886年,密斯出生于德国亚琛的一个石匠家庭,如果说现在的国人对亚琛这个地方还有点熟悉的话,那就是因 为一名中国球员--谢晖正效力于亚琛的足球俱乐部。 绝少有人知道一位现代建筑的先行者正是从这里走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步。密斯没有受过正式的建筑学教育,他对建筑最初的认识与理解始于父亲的石匠作坊和亚琛那些精美的古建筑。可以说,他的建筑思想是从实践与体验中产生的。无论是在柏林的布鲁诺·保罗事务所当学徒,还是在彼得·贝伦斯手底下做一名绘图员,或者是在柏林开办他自己的事务所.....这些经历使他一步步的投身于二十世纪翻天覆地的重大变革中,并最终引领出一片 贯穿二十世纪的建筑思想体系。 直至现在,在美国和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密斯 风格追随者还在引申和发展这套理论。 作为一个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看都离密斯很远的中国学生,我对密斯最初与最深的印象来自他的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那大片的透明玻璃墙,轻盈的结构体系,深远出挑的薄屋顶,似开似闭的空间印象...整个建筑犹如从山谷吹来的清新的风,让我一下子从满眼纷繁复杂的装饰建筑中解脱出来。“少就是多”,“流通空间”,“全面空间”等等密斯所坚持的理念,从这座存在时间很短的建筑中你都能体会到或预测到。的确,这就是密斯风格的最经典注解,是这个从德国小城走出来的建筑大师最经典的写照。 二、理念 “少就是多” 这句话的含义你可以很轻易的从几千年的中 国传统美学和哲学中品味出来。国画大师 最有意境的东西往往不是涂满笔墨的画 幅,而是存在于那一大片空白之中。当“少就是多”从密斯口中说出来时,当然没有东方人的悠闲与怡然,有的只是德国人的严谨与理性。是的,“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密斯的建筑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构限制,它从结构中产生,反过来又要求精心制作结构。 “Less is more ”,密斯对他的学生如是说,“我希望你们能明白,建筑与形式的创造无关。”巴塞罗那的德国馆是这样一个例子。在这件德国用来参加1929年世界博览会的展品中,你绝对见不到任何一件附加于建筑之上的多余的东西,没有杂乱的装饰,没有无中生有的变化,没有奇形怪状的摆设品。有的只是轻灵通透的建筑本身和它里外连续流通的空间。与此相类似的还有1954-1958年建于纽约的西格拉姆大厦。这座仿佛凌空生起的 摩天大楼无疑是纽约最精致的建筑之一,这种精致不 是来自楼里楼外充斥的雕花线脚,而是来自其 精巧的结构构件,茶色玻璃和内部简约的空间。 在二十世纪以前,建筑形式在受到结构限制的同时也受到当时的建筑拥有者的思想限制。在西方建筑的各种形式中,繁多的装饰件,庞大的结构体是其统一象征。只有当新的结构技术和新材料的大量使用时,建筑才会产生根本性的变革,二十世纪是钢的世纪,电的世纪。当钢铁和玻璃广泛应用于建筑之前,一批思想先进的建筑师走在了建筑变革运动的前列。无疑,密斯正是这样一位先行者。“少就是多”就是居于这样一种环境而产生的。在密斯的建筑中,包括从室内装饰到家具,都要精简到不能再改动的地步。我们无从得知密斯是在怎么样的灵光一现之下找到了这句现代建筑史上最为经典的名言,总之,现在它影响我们这个世界已经七十年了。 “流通空间” 在二十世纪初这应该是个很前卫的名词。我相信在密斯做了巴塞罗那的德国馆后,欧洲建筑界的震动是多么巨大。 的确,对于那些从学院里走出来的,从水 输秩 开始的建筑师,对于那些多多少少受到各种西方古建筑流派对建筑学的定义和限制的建筑师来说,这种完全与以往的封闭或开敞空间不同的,流动的,贯通的,隔而不离的空间开创了另一种概念。有趣的是,在西方,这是种全新的东西;而在古老的东方,中国古代的知名或不知名的文人和园林工匠已经知道并精通了流动空间的创造和应用,并且那本很著名的园治将其理论化了。“步易景移”,“虚实互生”,苏州那些名著中外的园林就是中国造园者们千百年思想的总结,方寸之地中的千山万水就是他们对流通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