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牡丹亭》看女性教育[精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牡丹亭》看女性教育[精选]

  在封建科举时代,女性缺失话语权的一个重要体现,即使再有才她们也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这虽然让她们无需经受场屋上的煎熬,亦无乞食江湖,仕途奔走之辛劳,但也使其失去或部分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与权利。封建教育在性别上的偏见与失衡,带来男女教育手段与教育目的的差异。那些出身于官宦之家因门第优势而享有被教育权利的女性,由于没有参加科举考试的权利,因教育目标的不同而带来教育内容上的差异。《牡丹亭》中的故事虽假托发生在北宋,但事实上剧中所写乃汤显祖生活的晚明时代――万历年间的社会缩影。生活在晚明社会的女性,由于时代背景、社会思潮的影响让其身心因教育的落后而受到折磨摧残。晚明社会对女性的羁绊与束缚,一个直接的症候即是用贞操观念来拘束女性身心。《明史?烈女传》中记载的那一个个烈女,她们都曾是鲜活的生命,都曾在情与理的斗争中压抑了生命的本真,史书中的片言只语是其以泪洗面的人生苦痛换来的,那一个个贞洁牌坊的背后都曾有过一幕幕女性人生的血泪悲剧。   戏剧是一个时代的秘史,通过一些戏剧作品我们可以寻绎那个时代的音讯。一个时代的风尚与社会思潮在这个时代的教育活动中必然有所体现,在教育理念中也一定有所流露。晚明社会的现状在那个时代的戏剧名著中一定会有不同程度的体现,《牡丹亭》是汤显祖的戏曲名著,自谓“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王思任《牡丹亭序》)[1]856它出现后引起了轰动效应,“《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明?沈德符《顾曲杂言》)[1]851通过《牡丹亭》,我们可以反观晚明社会风气、时代思潮在闺阁教育中的呈现与彰显。杜丽娘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也是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女性人物长廊中闪放出夺目的光芒。杜丽娘是汤显祖“至情论”的最佳诠释者,与《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相比,她在对情感的追求上显得更加主动,更加执著,更加深情,可谓是:一灵咬定,生死以之。她追求的爱情是超越生死,不被阴阳隔断的人间至情。但在对功名富贵的态度上则不如崔莺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2]152,莺莺无视科举功名,而丽娘则看重功名利禄,“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3]65这是汤显祖自身对科举功名的态度在《牡丹亭》中的文本再现。   本文拟就《牡丹亭》中《闺塾》一出以及相关情节探究晚明时代女性教育问题。在封建科举时代,女性没有政治话语权,其文化教育只是为了读书识字,成为一个知书识理的女子而已。她们与科举无缘,对其教育跟考试无关。但在家庭教育中女性又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任务,女性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家庭乃至家族文化素质的高低,有贤女则有贤母,有贤母则有贤子孙,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女性自身素质高低和女性教育的重要与必要。虽然女性自身不能厕身场屋与仕途,却承担着重要的教育子女的重任,仕宦之家尤为如此。在世家大族中,男子打拼于场屋,奔竞在仕途,自顾不暇,很难抽出时间来教育子女,这样,家庭教育的重任更多地压在家庭妇女的肩上,因此女性自身的素质便显得尤为重要。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将他人培养教育成人成才,那么自身的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就必须很高。女性自身素质的高低既有遗传的因素,又有环境的影响,当然,她们能否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最根本的因素。在世家大族的文化、文学的继承与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女性的贡献,男子的成功离不开女性的支持,而支持力度的大小则取决于女性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女性自身教育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一、教育目的   《训女》一出有云:“夫人单生小女,才貌端妍,唤名丽娘,未议婚配。看起自来,淑女无不知书。今日政有余闲,不免请出夫人,商议此事。正是:‘中郎学富单传女,伯道官贫更少儿。’”[3]7“中郎”乃汉末蔡邕,他博学多才,但没有儿子,只能把自己的学问传给爱女蔡文姬。此处的伯道是指晋人邓攸,他做河南太守时,遭逢石勒之乱,为了保全侄儿,他把自己的儿子丢弃,从此无子。此处所引事典中透出杜宝对无子的遗憾与感喟。古时候女子出嫁叫“归”,即女子本来就是别人家的人。在女性没有地位的时代,杜宝之叹具有普适性。这种失落与遗憾让他焦虑不安。   第三出名曰“训女”,“训”有训诫之意,它跟“教”在感情色彩上、严厉程度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丽娘作为一个温驯贤淑的大家闺秀,用“训”字可见对其教育的强势、蛮横与粗暴,缺少了儒家提倡的温柔与敦厚,没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4]384和风细雨式的人性化的循循善诱。《训女》一出中杜宝说:“女工一事,想女儿精巧过人,看来古今贤淑,多晓诗书。他日嫁一书生,不枉了谈吐相称。你意下如何?”[3]7杜夫人说:“但凭尊意。”[3]7在教育丽娘小姐方面,杜宝夫妇的意见是一致的,但充当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却不一样。杜夫人做一些具体的工作,日常行为规范上的教育主要是由杜夫人承担,而杜宝则主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