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雙组份面漆配套高温中涂的研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7雙组份面漆配套高温中涂的研制

双组份面漆配套高温中涂的研制 黄俊娅1,张殿平2,王子健2,李玉宁2,姚洪涛1 1.武汉双虎汽车有限涂料公司,430035 2.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技术中心工艺研究所,250076 摘 要:阴极电泳底漆、高温中涂与双组份面漆配套施工,往往存在层间附着力欠佳的问题,针对该涂装体系,研制出一种中涂,可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且可适应各种流水线生产涂装。 关键词:双组份面漆 烘烤型中涂 配方设计 自动化涂装 0 引 言 双组份面漆指丙烯酸涂料或聚氨酯树脂涂料,与传统的硝基或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等汽车喷漆相比,其施工固体份高,VOC排放低,漆膜丰满装饰性好,耐候性、机械物理性能和耐化学品性能优异,与高温烘烤型面漆相比,烘烤温度低且可常温干燥,具有节能优势。 近年来,许多汽车主机厂由于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将传统的自干中涂配套双组份面漆、高温中涂配套高温面漆的涂装工艺改为高温中涂配套双组份面漆的涂装工艺,但在中涂和面漆之间存在附着力欠佳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中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双组份面漆配套高温中涂的配方设计入手,对油漆的配方设计及施工应用进行了研究。 1 实验部分 1.1主要实验原料 主树脂、弹性树脂:工业级,自制;氨基树脂:工业级,进口;钛白粉:工业级,进口; 炭黑:工业级,迪高公司;填料:工业级,国产;助剂:工业级,进口;溶剂:工业级,国产;TSE水晶银金属底色漆、TSF罩光清漆:工业级,自制。 1.2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4411光泽计: 德国BYK;GB11-8GM鲜映性仪:英国RHOPOINT;QCT漆膜冲击器:英国; FX-300电子天平:美国AND;101-1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跃进医疗;5318杯突仪:德国BYK;2611梯度烘箱:德国BYK;480型自动化喷漆机:ERICHSEN Modell;S-WOM 氙灯老化仪:德国BYK。 1.3 双组份面漆配套高温中涂的研制 1.3.1中涂配方 中涂漆膜介于阴极电泳涂膜和面漆涂膜之间,要求它具有与电泳底漆和面漆的附着结合力、耐崩裂性能、耐候性、面漆遮盖力和提高外观等功能。一般而言,高温中涂在电泳漆上附着容易实现,但要同时保证与双组份面漆的附着性是一难题。我们推荐配方如表1。 表1涂料配方 名 称 配 比% 主树脂(自制) 30 弹性树脂(自制) 10 氨基树脂 10 钛白粉 18 炭黑 0.1 填料 2.0 助剂 2.0 溶剂 9.9 1.3.2 主要性能测试 根据以上配方设计的中涂主要性能测试结果如下表。 表2中涂漆技术指标 项 目 技术指标 检测方法 光泽(600)(0.2-0.3mm马口铁板) 65-80 GB/T9754-88 铅笔硬度(0.5mm钢板) ≥HB GB/T6739-1996 弹性,mm(0.2-0.3mm马口铁板) ≤1 GB/T1731-93 冲击强度, J(0.5mm钢板) 4.9 GB1732-79 杯突试验, mm ≥3 GB9753-88 附着力(1mm格),级 (0.2-0.3mm马口铁板) ≤1 GB/T9286 重涂性 无缩孔,与底漆、中涂漆附着力要好 - 抗流挂性(0.2-0.3mm马口铁板) 垂直一次喷涂膜厚25μm(干膜),不出现流挂及流痕 GB9264-88 过烘烤性(0.2-0.3mm马口铁板) 140℃1h或160℃0.5h不影响漆膜外观及性能 - 耐水性 240h,不起泡,不起皱,不脱落,允许轻微变色、变暗 GB/T1733-93 耐酸性(0.05MH2SO4) 24h,不起泡,不起皱,不脱落, 允许轻微变色、变暗 GB1763-79(89) 耐碱性(0.1MNaOH) 4h, 不起泡,不起皱,不脱落, 允许轻微变色、变暗 GB1763-79(89) 耐机油性(15W-40 CD级柴油机油),80℃ 48h, 不起泡,不起皱,不脱落, 允许轻微变色、失光及软化 GB/T1734-93 耐柴油性(0#柴油),室温 24h, 不起泡,不起皱,不脱落, 允许轻微变色、失光及软化 GB/T1734-93 耐温变性(80℃ 6h, -40℃4h为一个循环) 三个循环无变化 - 2 结果与讨论 2.1 中涂涂装工艺 中涂涂装环境应达到清洁无尘,在上供清洁的空调风下牌坊,照明800LX以上。如是手工喷涂,垂直风速在0.4-0.5m/s,如是自动化涂装,垂直风速在0.2-0.3m/s的大型喷漆室中进行喷涂。涂装前应检查底涂层表面的质量和清洁度,消除如颗粒PVC涂料的飞溅等缺陷。中涂打磨应有规律,方向一致,可采用400#-800#水砂纸进行打磨,切忌将涂层打磨穿,露出底金属面。如已打穿补涂底漆。 表3中涂施工参数 喷涂设备 实验室喷涂方式 传统喷涂方式 机器人喷涂方式

文档评论(0)

fv45ffsjj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