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广州市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广州市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思考.doc

对广州市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思考   摘要:根据广州市第十次党代会“12338”的战略部署,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是广州市两个战略重点之一。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广州市如何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是城市规划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我国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之一的海珠区黄埔古港古村为例,通过分析黄埔古港古村近期的环境综合整治和改造工作,总结相关工作经验,为广州市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提供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文化名城 保护 黄埔古港古村   绿意盎然,花团锦簇,羊城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在广州靓起来的背后有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城市规划的引领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中如何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是每个城市都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规划部门充分发挥规划引领城乡建设的作用,通过对海珠区黄埔古港古村地区的规划和控制,运用渐进式的规划引导,探索“城中村”改造新模式,逐渐实施黄埔古港古村地区的整治和保护利用,利用瑞典哥德堡III号回访广州和2010亚运会等重大事件,初步完成了古港古村修复和整治工作,使黄埔古港古村初步恢复岭南古村落的风貌,促进了黄埔古港古村地区的旅游发展,为广州市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抹上浓重的一笔。   一、黄埔古港古村的历史与现状   黄埔古港古村位于海珠区琶洲东南部黄埔涌边,建村于宋代年间。黄埔村的发展史是一部对外贸易史,自宋代以后,黄埔村长期在海外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据南宋方倍孺《南海百泳》中说,此地早在南宋时期已是“海舶所集之地”。明清以后,黄埔村逐步发展成为广州对外贸易的外港。特别是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在广州设置粤海关,并在黄埔村南边的酱园码头设立黄埔挂号口。1757年清政府撤销江、浙和闽海关,仅保留粤海关,所有对外贸易仅限于广州“一口通商”,直至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黄埔古港作为当时中国对外的唯一通商口岸长达八十多年,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黄埔古村的人文历史资源丰富,这里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孕育了很多广州乃至中国近代史上均有一定影响的名人名商。黄埔古村出了“一村三领事”至今仍被村民所津津乐道,特别是胡璇泽曾身兼清政府、日本、俄国三国驻新加坡领事。还有创立十三行天宝号而一鸣惊人的梁经国,为中国铁路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胡栋朝,出色完成保卫孙中山先生任务的永丰舰长冯肇宪等等。至今,黄埔古港古村仍保留着众多的历史文化建筑,包括胡璇泽故居、冯肇宪故居、云隐祖冯家祠、胡氏宗祠、化隆冯公祠、左垣家塾、晃亭梁公祠、华佗庙遗址、玉虚宫、黄埔税馆遗址、永靖营遗址、大南门门楼遗址、海傍街遗址等等。   虽然黄埔古港古村历史悠久,但一直不被重视,静静地屹立在珠江南岸。黄埔古港古村因位于相对边远的城乡结合部而长期游离于城市规划管理之外,导致出现部分古民居被拆除、新建建筑与古村落形象格格不入等情况,极大地影响了古村的整体风貌。整治改造前的黄埔古村具有广州市一般“城中村”的特征:握手楼较多,村落环境脏乱差。规划部门根据黄埔古港古村历史文化深厚、古建筑丰富的特点,因地制宜,跳出“大拆大建”、“经济平衡”的惯性思维,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指导思想,探索出一条以古村风貌保护为目的、抽疏建绿为手段、综合环境整治为依托的“城中村”改造新路子。   二、规划对策   在广州市中心的海珠区东部,在现代、繁华的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东南,这里筒瓦青砖、锅耳山墙、绿树成荫、荷香四溢、游人如织,这里耸立着一座座古祠堂、古民居,一条长达2公里的古村旅游路线焕然一新……   这就是位于海珠区的黄埔古港古村。五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村落,黄埔涌边、古码头旁仍然只是一个大鱼塘。直至2006年瑞典哥德堡III号的回访,通过黄埔古港地区的规划整治和建设,黄埔古港才得以恢复,“古港遗风”、粤海第一关的风貌才得以重新显现。但古村内仍建设混乱、握手楼较多、绿地稀少、污水横流、祠堂古街破旧,游人甚少从进村……通过近两年的规划整治和改造,拆除大量的不协调建筑,疏通环村护城河,通过连接大量的古祠堂、古民居形成主要旅游线路,使黄埔古港、古村成为有机的整体,初显岭南古村落风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依旧是那个古港,依旧是这个古村,依旧是这些古祠堂和古民居,但今天它们对广州却有了新的意义,因为这里成为广州向世界展示岭南古村落历史文化的一个窗口。   这变化源于黄埔村纳入规划管理后,规划部门对该地区实行严格的规划控制和引导, 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引领建设的作用。规划部门没有困于“城中村”大拆大建的改造模式,而是因地制宜,通过对黄埔古港古村的深入现状调研,经充分征求文化部门和专家的意见,提出对黄埔古港古村地区实行严格的规划控制,划定保护范围,通过整治改造,重新恢复黄埔古港古村的岭南古村落风貌。编制了一系列的规划作为指引,包括《黄埔村整治和保护规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