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转移宿主 偶然侵犯的宿主,也可寄生、繁殖或仅引起轻度感染 ↗牛 羊种菌 → 猪(猪种、牛种菌也可转移到羊) ↘犬(犬种菌转移到牛、猪、兔、鼠、梅花鹿、猫) 羊种菌转移多见、其他菌转移到羊少见(牧羊犬感染布病) * 主要致病菌 人 致病菌(羊多数、其次猪、牛,其它不致病或偶发) 羊 主要由羊种菌和猪1型致病 牛 牛种菌、羊种菌和猪种菌致病 猪 由猪1型和猪3型致病 沙林鼠 由沙林鼠种致病 绵羊 羊种、绵羊附睾种 鹿 猪IV 的最适宿主 羊、牛、猪种菌的转移宿主 * 影响流行的因素 自身规律 主要流行菌种更替 自然因素: 旱涝灾害、暴风大雪、寒流侵袭等气候条件影响牲畜抵抗力和人群易感性, 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社会发展和人为因素 对流行的影响 经济体制 发达国家(养殖规模化、程序化、自动化、科学管理)发病率低 1978年集体经济变为个体经济,庭院饲养,人、畜近距离接触,发病率上升 交通物流业的发展实现牲畜的高频率交易 (加速本病的扩散和远程传播) 检疫、免疫开展不能适应高频率牲畜交易 淘汰补助经费不到位,阻碍了病畜的淘汰 领导重视、提供畜间免费疫苗等可有效控制疫情 无个人防护,人畜共居(落后的散养方式) 饮食习惯(生吃肉、生饮奶等) * 不同疫区特点 羊种菌疫区 主要传染源病羊;侵袭力和致病力强。疫区易产生暴发流行,发病率高,发病急重,多有典型临床表现 牛种菌疫区 主要传染源为牛,牛种菌毒力相对弱,侵袭力强。畜间爆发、人间散发;症状、体征不典型。 猪种菌 I、III型毒力介于羊种与猪种之间,猪可爆发流行,人间一般散发,个别症状较重 犬种疫区 人可被感染但症状较轻 混合疫区 其流行特点取决于当地存在的主要菌种 * 布病发生与扩散 同种动物间传播 传染源通过泌尿、生殖、消化道、泌乳等排菌污染环境,健康牲畜接触污染环境被感染 性传播 垂直传播 哺乳 1. 母畜流产开始排菌,阴道排菌量最大、持续时间长,是人、畜布病流行程度和季节性发病的主要因素 2.2-3月母畜流产,3-4月人发病,5-6月达高峰,7-8月维持一定水平,秋季开始下降 * 向其他动物和人的传播 传染源通过泌尿、生殖、消化道、泌乳排菌污染环境,人和其他动物接触污染环境被感染 人宰杀病畜、助产、接触畜产品被感染 食用未经灭菌的污染乳、肉等被感染 * 疫情扩散 同村饲养或共同放牧造成村内扩散 病畜移动 游牧、共用牧场造成向临村扩散 传染源转移 远距离转移导致其他地区的同种布病流行 * 布病分布特征 地区分布: 乡村型—— 哪里有病畜,哪里就有疫情和病人 城市型——接触皮、毛等畜产品及乳肉加工、运送等 季节分布: 乡村:全年,明显的季节性升高,人发病尾随羊流产后1-2 个月发病达高 峰。 城市:无季节性,与是否接触、加工被污染畜产品有关 职业分布: 与病畜、畜产品接触者,接触的频度越高,发病率越高。 年龄分布: 青壮年多,与接触机会有关。 * 疫区调查 布病疫区: 凡有新病人发生,或有疫畜检出的自然村(屯)或畜牧场(队)均视为布病疫区。 疫区发现: A. 羊种菌疫区 由于病人症状较重 ,多以病人主动就诊为主, 人、畜现场普查或现场监测中发现病人 群众报告 疫区易于早期发现,往往传播范围较局限,但若处理不及时或不彻底 ,则可造成疫情 迅速播散 B.猪、牛种菌疫区 人、畜现场普查或现场监测时发现 因症状较轻,常无病人主动就诊或较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