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颤技术及除颤仪的保养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除颤技术及除颤仪的保养分析

⊙根据与R波是否同步:同步电复律与非同 步电复律 同步电复律:利用特殊的电子装置,自动检索QRS波群,以病人心电中的R波来触发电流脉冲的发放,使放电发生在R波的下降支或R波开始后的30毫秒以内,从而避免落在易颤期。 基本介绍—电复律/除颤-分类 * ⊙同步电复律适应症: 1、心房颤动和扑动 2、阵发性室上速、室速、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律失常者。 基本介绍—电复律/除颤-分类 ⊙非同步电复律:无需用R波来启动,直 接充电放电,用于室颤、室扑。 ⊙非同步电复律适应症: 室速伴血液动力学紊乱,QRS波增宽 不能与T波区别者; 心室扑动; 心室颤动。 基本介绍—电复律/除颤-分类 缓慢心律失常,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洋地黄过量引起的心律失常(除室颤外) 伴有高度或完全性传导阻滞的房颤、房 扑、房速。 严重的低血钾暂不宜做电复律。 左房巨大,心房颤动持续一年以上,长 期心室率不快者。 基本介绍—电复律/除颤-禁忌症 * 电除颤的时机是治疗室颤的决定因素,每延迟一分钟,复苏成功率下降7~10%,在心脏骤停发生一分钟内进行除颤患者存活率达90%,三分钟内除颤70~80%恢复心跳,而5分钟后,则下降到50%左右,第7分钟约30%,9~11分钟后约10%,超过12分钟,则只有2~5% 基本介绍—除颤的最佳时机 1.准备除颤 2.安放电极板,涂导电糊 3.选择除颤能量 4.充电 5.电极板紧贴皮肤 6.与患者保持安全距离 7.放电 8.除颤结束 1 2 3 能量选择 充电 放电 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 2 4 3 1 评估:病人意识、颈动脉搏动、心电图显示、 病人心前区监测电极的连接情况,解释。 用物准备:除颤仪、导电糊或盐水纱布、电插板、急救用物。 摆体位(去枕平卧,必要时垫一木板),取下金属物品、充分暴露除颤部位。 插电源,启动除颤仪将电极与各导联连接,安放电极片,选择合适导联进行监护 基本介绍—导联电极安放位置 操作流程 6 8 7 5 取出电极板,涂导电糊(生理盐水纱布),并擦干胸前皮肤 选择正确的除颤方式:非(同步) 能量选择 安放电极片 1、非同步电除颤 成人:单相200J—300J—360J ; 双相120J—150J—200J 小儿: 首次:2J/Kg 第二次及续后:4J/Kg 2、同步电除颤时,按医嘱进行,最小从 50J 开始 除颤能量的选择 除颤能量选择(2010AHA指南) 电复律 类型 心律失常 类型 单相波能量 (焦耳) 双向波能量 (焦耳) 同步 房颤 200 120—200 房扑 阵发性室上速 50-100 50-100 单型性室速 100 100 非同步 多型性室速 360 150-200 室颤和室扑 360 150-200 操作流程 10 9 充电:按APEX电极板侧面手柄上黄色按钮充电 键(Charge键),充满时仪器会发出声音。 放电:再次确认患者心律,所有人离床,将电极贴紧病人胸部,双手同时按电击(Shock)键 整理,记录(除颤方法、能量、时间、效果、次数) 11 12 观察:呼吸、心律、血压、神志,除颤位置皮肤 有无灼伤,视病情决定是否需要再次除颤。 1.必须在患者无知觉时进行除颤。 2.除颤前要识别心电图类型,以正确选择除颤方式。 3.除颤电极板放置部位要准确,局部皮肤无潮湿、无敷料。如带有植入性起搏器,应避开起搏器部位至少10cm。 4.消瘦的病人垫4~6层盐水纱布。 注意事项 * * * * * * 目录 1947年,德国鲍克于开胸手术中应用胸内复律使病人恢复心跳。世界上第一台除颤器产生 1956年后,Zoll对除颤器加以改进,用可控制直流电对患者进行除颤。 1962年以后,多采用直流电击除颤,即直流电复律(direct current cardioversion) 1889年,证实狗室颤能被电击而复跳 1775年,研究发现鸟可以因电击而死亡,再电击又可飞走 1774年 ,心脏电复律技术产生 发展史 20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埋藏式自体除颤器(automated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AICD ) 20世纪90年代开始使用AED 近些年,可穿着的背心式心脏除颤器问世,用于检测并治疗有心脏猝死危险患者的异常心律,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大为提高 发展史 基本介绍—原理 利用高能量的脉冲电流,在瞬间通过心脏,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短时间内同时除极,抑制异位兴奋性,使具有最高节律性的窦房结发放冲动,恢复为窦性心律。 基本介绍—构造 监护显示

文档评论(0)

此项为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