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语言修辞思想[精选].pptVIP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孔子的语言修辞思想[精选]

孔子的语言修辞思想 语言是社会交际工具,也是思维工具。离开语言,既不能思考,更谈不上表达了。思维与表达的效果如何,与言辞关系重大。 《左传·哀公25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心之所之为“志”,即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思想意志通过语言文辞才能表现出来,这就叫做“言以足志”。 美好的言辞能充分地表达思想。言辞不美,就缺乏感染力,就不可能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孔子在论写作与修辞时曾举子产诸人之例:“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宪问》) 修饰、润色都能使文章生色。 孔子讲语言修辞大体有这些原则: 1、诚 《易·乾·文言》:“修辞立其诚。” “诚”就是言之有物,讲究效用。 《礼记·表记》:“子曰:情欲信,辞欲巧。” 情欲信,指情感应真实无伪;辞欲巧,指言辞灵巧漂亮。 2、达 《论语·卫灵公》:“辞,达而已矣。” 何晏集解引孔注:“凡事莫过于实,辞达则足矣,不烦文艳之辞。” 能如实表达所反映的客观事实就叫“达”,不能如实反映则为不达,也即是“辞不达意”了。 “辞达”颇为不易。 苏轼有言:“夫言止于达意,则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事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答谢民师书》) 3、文 《左传·哀公25年》:“文以足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论语·泰伯》:“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言辞要有文彩,要讲究语言美,不能粗野鄙陋,出言不逊。 老子宣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实则“五千精妙,则非弃美矣。”(《文心雕龙·情采》) 孔子修订《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孔子世家》)例如: 不修《春秋》曰:“雨星不及地尺而复。”君子修之曰:“星陨如雨。”(《公羊传·庄公七年》) “地不及尺”表达不确切,‘不达’,故改为“星陨如雨”。 《春秋·僖公十六年》:“春正月,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鷁退飞过宋都。” 《公羊传》:“曷为先言陨而后言石?陨石记闻,闻其 然,视之则石,察之则五。……六鷁退飞,记见也。视之则六,察之则鷁,徐而察之则退飞。” 故董仲舒称:“《春秋》辨物之理,以正其名,名物如其真,不失秋毫之末。”(《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旧史里“孔林夫、宁殖出其君”(参见《左传·襄公20年》)孔子修订《春秋》,则书“己未,卫侯出奔齐。”(见《春秋·襄公14年》夏四月)旧史所记,罪在臣下,《春秋》所书,咎由自取。这即是,“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钺。” 故君子曰:“《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汙,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左传·襄公14年》) 《论语》中孔子之言修辞手法的运用亦丰富多彩。 用比喻者言辞浅显而意味深长: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19)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1)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渊》19)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为政》22) 用对比、对偶者句式整齐,富于节奏感: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11)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16)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37)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26) 用排比者增强语气,富有说服力: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1 )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子路》4)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10) 用层递者揭示事物内在联系: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4)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季氏》9) 还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如: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季氏》2) 则是对比和层递的联用。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4)则是对比兼排比。 “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阳货》16 )则是排比兼对比。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