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水与生活报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水与生活报告

化学与现代文明 第三章 水与生活 水--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 没有水,就没有人类 §3.1水的结构及物理化学特性 水约占人体(及各种生物体)体重的2/3 人类维持生活,每天需2~5升水 卫生用水:40~50升 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均需大量的水 水在人类生活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与其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有关 1.水分子的结构、缔合和氢键 化学式:H2O 结构:V型 1.水分子的结构、缔合和氢键 1.水分子的结构、缔合和氢键 2.水的渗透性和溶液的渗透压 检查容器是否泄漏,通常用水做实验,因为水具有渗透性 (1)溶液的渗透压 当Δp?时,水向盐水中渗透 当Δp=?时,渗透达到平衡--渗透平衡 当Δp?时,盐水中的水向左逆渗透 (2)渗透压的应用 例1.静脉滴注液的配制 人体输液时,通常用0.9%的氯化钠水溶液或5%的葡萄糖溶液溶解药物,作为静脉滴注液。这是为什么?能否直接用蒸馏水溶解药物配置滴注液? 人体血液的渗透压~760kPa(~7.5atm),雪红细胞膜为半透膜。 0.9%的氯化钠水溶液或5%的葡萄糖溶液与人体血液的渗透压相当,称为等渗液 蒸馏水溶解药物的滴注液,其渗透压远小于血液的渗透压,水向细胞中渗透撑破细胞膜。 (2)渗透压的应用 例2.高大植物的生长 高大树木靠叶片的光合作用生长: CO2+H2O= CxHy+O2 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水主要来自地下,高大树木依靠什么动力将水从根部送到几十米高的顶部? 植物的细胞膜是半透膜; 高大植物的细胞质的渗透压可达到2000kPa(可使水向上渗透200m!) (2)渗透压的应用 例3.逆渗透技术 a.海水的淡化 b.工业废水的处理 §3.2 酸雨的形成、危害与防治 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进步,人类成了自然的主人;但享福过了头,自然又反过来惩罚人类,人类遇到了许多前所未见的麻烦 酸雨,人称“来自天堂的眼泪”、“空中死神”,是目前人类遇到的全球性区域灾难之一。 1. 酸雨的发现 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 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 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 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 2.酸雨的形成 (1) 溶液酸碱性的概念 溶液的pH值 pH=-lg〔H+〕 物质酸碱 性的概念 (2)酸雨的概念 酸雨:pH5.65的酸性降水 包括:酸雨、酸雪、酸雾、酸雹 为什么不定义 pH 7 ? 大气雨水pH的本底值: 大气中存在CO2,为弱酸性物质: CO2+H2O ? H2CO3(弱酸) CO2的正常值(本底值)为:350ml/m3 使降水的pH=5.65 当大气污染时,酸性气体增加,使降水的pH下降,形成酸雨。 (3)酸雨的形成 酸雨:pH5.65的酸性降水 造成大气污染的酸性气体: SOx: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中含硫(S), 尤其是煤中含S高。 工业生产、人们生活时燃烧化石燃料产生 (3)酸雨的形成 造成大气污染的酸性气体: NOx:机动车尾气、工业排放 3 酸雨污染的特点 (1)“干沉降”与“湿沉降”   不下雨时,大气中酸性物质可被植被吸附或重力沉降到地面叫干沉降; 下雨时,高空雨滴吸收包含酸性物质继而降下时再冲刷酸性物质降到地面叫湿沉降。 (2)可降在本国、本地区,也可随风漂至他国、它地区降落,具有分布广、危害范围大的特点 (3)酸性物质的干湿沉降酸雨危害环境。包括 森林退化,湖泊酸化,鱼类死亡,水生生物种群减少,农田土壤酸化、贫脊,有毒重金属污染增强,粮食、蔬菜、瓜果大面积减产,使建筑物和桥梁损坏,文物面目皆非。 3 酸雨污染的特点 欧洲大面积酸雨 ??? 60年代,欧洲建立了欧洲大气化学监测网,继而发现pH值低于4.0 的酸雨地区,集中于地势较低地区,如荷兰,丹麦,比利时等。 跨国界的大气污染 ??? 1972年,瑞典政府给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报告《穿过国界的大气污染:大气和降水中硫的影响》,引起各国政府关注, 1973至1975年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开展了专项研究,证实酸雨地区几乎覆盖了整个西北欧。 1974年和以后北美证实在美国东北部和与加拿大交界地区亦发现大面积酸雨区域,几乎北美有三分之二陆地面积受到酸雨威胁,甚至在美国夏威夷群岛的迎风一侧,也出现酸雨。 再后,东南亚日本、韩国等亦发现大面积酸雨。 有位科学家到杳无人烟,且长年冰封雪盖的格陵兰岛,给冰层打钻,取出180年前的冰块,与现在的酸度相比,酸度增长了99倍。 至此世人公认酸雨是当前全球性重要区域

文档评论(0)

ee88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