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机械加工质量报告
(a)比(b)有利 (a)比(b)有利 L1<L2 图3-38积屑瘤 图3-45切削热引起的残余应力 图3-46两表面接触情况 图3-49加工痕迹方向与磨损的关系 例题:有一批小轴,其尺寸要求为 ,加工后尺寸属正态分布,测量计算得一批 工件直径的算术平均值 ,均方根差 。试计算合格品率及废品率,分析废品产生的原因,指出减少废品率的措施。 解:(1)画尺寸分布曲线与公差带间的关 系如(图一)。 (2)设计尺寸可写作: (3)系统误差: (4)计算合格率和废品率: 查表得: 查表得: 故合格率 废品率为 (5)产生废品的原因:其一是对到不准,存在系统误差;其二是本工序加工的精密度较差。减少废品率的有效措施是消除系统误差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工艺条件,使 减少至 。 图3-28冷校直及产生的内应力状况 图3-22外圆磨床床身壁板受热不均匀使工作台偏转 图3-23端面磨床立柱的热变形 图3-24切削热的分布 图3-25不均匀受热引起形状变化 图3-26车刀的热变形曲线 图3-27a 图3-27b 图3-27c 图3-28a 图3-28b 图3-30a 图3-30b 图3-30c 图3-35a 图3-35bcd 图3-29工件加工尺寸的测量结果 图3-31常值系统性误差的影响 图3-32分布曲线 图3-33不同因素下的分布曲线 图3-34活塞在无心磨后的尺寸分布 图3-36控制生产过程的点图 图3-37a切削残留痕迹 图3-37b 图3-37c 图3-37d 图3-37e 图鳞刺形成过程 图鳞刺形成过程 图鳞刺形成过程 图鳞刺形成过程 图3-43 在 范围内的零件占零件总数的50%; 在 范围内的零件占零件总数的75%; 在 范围内的零件占零件总数的99.73%。 ∴由此可以推断:绝对多数零件尺寸都在 范围内。 即:若工序 ﹥ 则: 没有废品。 加工中若有常值系统性误差,则分布曲线对坐标原点的位置要发生变化,当分布曲线的形状不受影响。(图3-31) 而若是随机误差的影响,分布曲线的形状将改变。 (图3-32) (图3-33) (图3-34) (三)点图法 高斯曲线的缺陷:只能进行事后的成品分析,而不能在加工过程中控制废品的产生;没有反映出零件加工的顺序,不能把系统性误差和随机误差区别。 例题: 点图法: a)表示单位零件点图 相应零件的尺寸 依次加工的零件号 相应各组零件尺寸 零件组的顺序号 b)表示零件尺寸的分散 相应各组零件平均尺寸 组号数 c)表示零件尺寸随时间 变化的趋向 实际应用时,小组零件数选5~10个。 (图3-36) 控制生产过程点图(质量控制图) 一、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的形成 在大量生产中,可利用点图控制工艺过程,避免产生废品。 §3-3表面质量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残留面积 图(a)、(b) > < 图(c) 、 图(d)、(e) 刀尖原弧半径 > < (一)切削的残留痕迹 ∴可用 代替 , 且 ∵ 甚小, 由左图几何关系可得: I ∴ 式中: 刀尖圆弧半径 进给量 ∴ 即降低表面粗糙度 滞流层、积屑瘤 (图3-38) 滞流层:加工钢时,切削沿前刀面流动,由于高温、高压和摩擦阻力的缘故,与前刀面接触的切削底层流动缓慢,称为滞流层。 积屑瘤:在一定条件下,滞流层停止不前,脱离切削粘附在前刀面上而形成积屑瘤。 (二)积削瘤的影响 鳞刺就是在已加工表面上出现鳞片状毛刺,它大大增加零件表面粗糙度。 鳞刺形成的四个阶段: (1)抹拭阶段 (图3-41a) (2)导裂阶段 (图3-41b) (3)层积阶段 (图3-41c) (4)刮成阶段 (图3-41d) (三)鳞刺 机加工时的振动,刀具对工件产生周期性的位移,在加工表面上形成波纹似的痕迹。 振动的影响: 加大表面粗糙度,刀具变钝及崩刃,破坏机床的联结,限制生产率,严重时将不能进行切削加工。 (四)工艺系统的振动 由外界具有一定频率周期性变化的激振力所引起的振动。 振动 强迫振动: 自激振动: 由振动过程本身引起某种切削力的周期性变化,也由这个周期性变化的切削力反过来加强和维持振动,使振动系统补充了由阻尼振动作用消耗的能量。 二、表面强化 (图3-43) 切削过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七章 思想政治学科评价论.ppt VIP
- 2025江西南昌青山湖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招聘工作人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04S519:小型排水构筑物.pdf VIP
- GB50017钢结构设计规范.pdf VIP
- 武汉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5名工作人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3全钒液流电池可靠性评价方法.pdf VIP
- [乐高LEGO 9686动力机械]第14课 摩天轮.pdf VIP
- 英语视听说4英语视听说IV教学大纲.pdf VIP
- 基根-《全球营销(第8版)》英文教辅-第4章.pptx VIP
- 基根-《全球营销(第8版)》英文教辅-第3章.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