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三节报告
(二)雪对生物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温带地区和高纬度地区或高山上的冬季降雪常形成稳定的积雪覆盖层,称为雪被。 雪被的导热率低,所以在寒冷的季节里,它能够保护土壤,使其不至于结冰或冻结,从而使深雪下的动植物免受冻害。 雪被改变了动物的活动及食物条件,所以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动物在行为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对雪被的适应对策。在雪环境中生活的动物有着各种各样的适应性。它们的毛色大多是白色或浅色的。 (三)风对生物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风是空气流动的表现。它的形成取决于温度及其引起的气压变化。地球表面风的分布规律,决定于地面太阳热能分布不均而引起的气压分布不均,加之地球自西向东的转动,使地球表面存在有规律的风带和气压带。 风对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理分布上。大气中的浮游生物,大多数都是些被气流控制在不同高度的小节肢动物。风是动物进行物种传播的重要因素,许多动物都是借助风而进行迁徙的。 (三)风对生物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许多禾本科作物和森林树种的传粉是靠风作媒介的,这类植物称为“风媒植物”。 借助风力传播的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特征 A蒲公英的果实(顶端具有冠毛) B马利筋的种子(顶端有种毛) C铁线莲的果实(花柱残留呈羽状) D/E酸浆的果实(外包花萼所成的气囊) * 小结 1. ??因子的替代作用(factor substitution) 2、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 or ecological valence) 3. ?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 4. 阿伦规律(Allen’s law) 5.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 6.? 光周期现象(photoperiodicity) 7.? 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s) 8. ?适应(adaptation) 9、贝格曼定律(Bergman’s law) 10. ? 驯化(acclimation and acclimatization) 11. ? 极端温度(extreme temperature) 12. ? 等渗动物(isosmotic animal) 13. ? 因子补偿作用(factor compensation) 14. 长日照生物 峡谷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季雨林等9个垂直自然带,麋集了多种生物资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种类的2/3,已知哺乳动物的1/2,已知昆虫的4/5,以及中国已知大型真菌的3/5北起米林县的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海拔115米),全长504.6公里,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 (二) 极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 1.低温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 在生理方面: 生活在低温环境中的植物常通过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和增加细胞中的糖类、脂肪或色素等物质来降低植物的冰点,增加抗寒能力。在寒冷季叶片变红,能吸收更多的红外线。例如鹿蹄草就是通过在叶细胞中大量贮存五碳糖、黏液等物质来降低冰点的,这可使其结冰温度从0 ℃下降到零下31 ℃。 动物则靠增加体内产热量来增强御寒能力和保持恒定的体温。寒带动物由于有隔热性能良好的毛皮,往往能使其在少增加甚至不增加代谢产热的情况下就能保持恒定的体温。 植物 动物 (二) 极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 2.生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 生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表现在形态、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 有些植物生有密绒毛和鳞片,能过滤一部分阳光; 有些可以反射红外线; 还有些植物主要减低细胞含水量。 动物对高温环境的一个重要适应是适当放松恒温性,在高温时吸收热量等到环境适当或到阴凉处释放热量。 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对高温环境常常采取行为上的适应对策,即夏眠、穴居或昼伏夜出。 植物对高温的适应 动物对高温的适应 冬眠和夏眠 (3)行为上的适应-- 迁移和冬眠/休眠等。 (二) 极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 3.温度与生物的地理分布 温度,包括节律性变温和绝对温度制约着生物的生长发育,而每个地区又都生长繁衍着适应该地区气候特点,特别是极端温度的生物。极端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是限制生物分布的最重要条件。 温度对动物的分布,有时可起到直接的限制作用。 昆虫的发育 就北半球而言,动物分布的北界受低温限制,南界受高温限制。 如喜热的珊瑚和管水母只分布在热带水域 一般来说,暖和的地区生物种类多,寒冷地区生物的种类较少。 例如,我国两栖类动物,广西有57 种,福建有41 种,浙江有40 种,江苏有21 种,山东、河北各有9 种,内蒙古只有8 种。 (二) 极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 4.变温对生物的影响 通常,变温处理将有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