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瓦锡[精选].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拉瓦锡[精选]

拉瓦锡与氧化卞的建立 一、 拉瓦锡生平 安托万-洛朗·拉瓦锡(1743-1794)法国著名化学家,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燃烧的氧学说”的提出者。拉瓦锡与他人合作制定出化学物种命名原则,创立了化学物种分类新体系。拉瓦锡用清晰的语言阐明了质量守恒 定律和它在化学中的运用。这些工作,特别是他所提出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思想,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因而后人称拉瓦锡为近代化学之父。拉瓦锡之于化学,犹如牛顿之于物理学。  化学的发展历史中,在拉瓦锡之前,化学远远落后于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是一门幼稚的科学,当时,“还没有一个适当的理论框架来综合这些相互隔离的零碎信息”。 与他人合作设计了第一个组织完备的化学术语体系,第一次明确阐述了化学反应中质量不灭定律,由于拉瓦锡的贡献,化学才发展成为一门精密的科学。 一、 拉瓦锡生平 一、 拉瓦锡生平 安东·尼罗朗·拉瓦锡1743年8月26日出生于巴黎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5岁那年他母亲园病去世,从此他在姨母照料下生活。11岁时他进入当时巴黎的名牌学校——马沙兰学校,后升人 法政大学,21岁毕业而取得律师的资格。他的家庭打算让他继承父业成为一个开业律师,然而在大学里他已对自然科学产主了浓厚的兴趣,主动地拜一些著名学者为师,学习数学、天文学、植物学、地质矿物学和化学。 一、 拉瓦锡生平 ?拉瓦锡原来是学法律的。1763年,年仅20岁的拉瓦锡就取得了法律学士学位。拉瓦锡的父亲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律师,家境富有。所以拉瓦锡没有马上去律师,那时他对植物学发生了兴趣,经常上山采集标本使他又对气 象学产生了兴趣。1761年夏天,他跟随法国著名的矿物学家盖塔尔到山区绘制法国地质图的活动,那些五光十色的矿物使年仅十七岁的拉瓦锡着了迷,从此他便醉心于化学,和化学结下不解之缘。 一、 拉瓦锡生平 他决心为揭开科学的神奇奥秘而献身,他最初发表的关于石膏组成和凝固的论文就是在地质调查之中写成的。1766年,年仅23岁的拉瓦锡 发表了“关于城市照明问题”的论文,荣获法国科学院金质奖,这次获奖给崭露头角的拉瓦锡以很大的鼓舞、使他更热情地投入科学研究的事业中,同时他的科研才华也开始引起了科学界的注目。 一、 拉瓦锡生平 1768年他被任命为法国皇家科学院的副会员,1772年,由于他对天然水的研究卓有成果而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1778年成为有表决权的18名正式会员之一。1785年他担任了科学院的秘书长。拉瓦锡成为科学院的成员后,科学研究更加成为他生活的重要内容。从1778年起,他逐个地取得了化学研究上的重大突破。步入化学家的行列。 拉瓦锡具有非凡的科学洞察力和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拉瓦锡毕生勤奋,每天六点起床,从六点到八点进行实验研究,八点到下午七点从 事火药局长或法国科学院院士的工作,七点到晚上十点,又专心从事他的科学研究。星期天不休息,进行一整天的实验工作。 一、 拉瓦锡生平 拉瓦锡结婚时28岁,但他们一生没有孩子,但生活非常愉快。她帮助拉瓦锡实验,经常陪伴在他左右。拉瓦锡著作里的许多插图都是他的妻子亲手画的。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拉瓦锡由于曾经担任过包税官而自首入狱。被诬陷与法国的敌人有来往,犯有叛国罪,于1794年5月8日被处以绞刑。当时拉瓦锡才51岁。 一、 拉瓦锡生平 二、氧化说的建立过程  拉瓦锡最重要的发现是建立氧化说。之所以能够有此发现,是因为他第一次准确地识别出了氧气的作用。  他用一个瓶颈弯曲的瓶子(曲颈甑),瓶中装有水银。瓶颈通过水银槽,与一个钟形的玻璃罩相通。玻璃罩内是空气。    拉瓦锡用炉子昼夜不停地加热曲颈甑中的水银。在水银那发亮的表面,很快出现了红色的渣滓。拉瓦锡明白,那是水银与空气中的“失燃素空气”化合所生成的“三仙丹”。   红色的渣滓越来越多。 3 揭开空气之谜  拉瓦锡和夫人本来是很喜欢社交的,各种宴会、舞会总少不了他们夫妇。可是,在实验进行的那些日子里,他们成天坚守在炉子旁,观察着变化。   他们发现,到了第十二天,红色渣滓不再增多了。   他们继续加热,一直到第二十昼夜,红色渣滓仍不增多,才结束了实验。于是这个“马拉松”式漫长的实验,成为化学史上著名的实验。 3 揭开空气之谜  拉瓦锡发现,实验结束时,钟罩里的空气的体积,大约减少了五分之一。   他收集了红色的渣滓,用高温加热。“三仙丹”分解了,重新释放 出气体。拉瓦锡总共得到7~8立方英寸(1立方英寸等于16.377cm3)的气体,正好与原先钟罩中失去的气体体积相等。   至于剩下来的气体,既不能帮助燃烧,也不能供呼吸用。 3 揭开空气之谜  拉瓦赐把那占空气总体积五分之一的气体,称为“氧气”(也就是普利斯特里所谓的“失燃素空气”、舍勒所谓的“火空气”)。    至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