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客語堂號堂聯
客 家 堂 號 的 來 源 賴中生
客家人可以說是中華民族保留「堂號」最完整的族群。至於「堂號」剛開始時是怎麼來的呢?據說是古代華夏民族,為了辨認自己姓氏親族而設的標誌。客家人從中原南遷應該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時代,不過一般認為大量南遷是在東晉元帝時代,即公元317年(五胡亂華)之際,以及南宋淪亡之後。先到安定地區的客家人為了收留逃難的宗親,他們在自己的中堂掛上「堂號」,使晚到的難民可以輕易辨認自己的親族,以便得到暫時的照顧。久而久之,「堂號」便成了客家姓氏的代號。不過由於通婚、遷移等因素,並非所有姓氏只用一個「堂號」,有的姓氏在不同地區可能有幾個「堂號」。至於「堂號」是怎麼取的呢?從「堂號」的名稱來看,大部份是採用祖先的居留地,有些採用祖先的遺言或古文的經句,有些則是兩姓堂號的混合品。下面是我目前所收集到的「堂號」來源,特別在此列出來給大家參考。
姓 堂 號 堂 號 來 源 張
傅 清河堂 清河:漢朝郡縣之一,地區包括河北省清河、故城、棗強、南宮諸縣,山東清平、恩縣、冠縣、高唐、臨清、武城一帶。 陳
鍾
賴
潁川堂
潁川:秦朝三十六郡之一,地區包括河南省許州、陳州、汝寧、汝州一帶,蓋指穎水流域。 賴 積善堂 積善:出自《易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邱蕭 河南堂 河南:周朝設有河南縣,漢朝時改為河南郡(郡治在洛陽),地區包括河南省北部黃河流域、洛陽一帶。 蕭 蘭陵堂 蘭陵:周朝已有此地名,晉朝設有蘭陵郡,地區包括山東省嶧縣一帶。 朱 沛國堂 沛國:漢朝設有沛國郡,原為秦朝的泗水郡,地區包括安徽省宿縣一帶。 馮
楊 弘農堂 弘農:漢朝郡縣之一,地區包括河南省靈寶縣一帶。 何 盧江堂 盧江:漢朝郡縣之一,地區包括安徽省盧江縣一帶。 許 高陽堂 高陽:原是黃帝孫子顓頊的名字(黃帝→昌意→高陽),漢朝時被用來當做郡縣之名,地區包括河北省高陽縣一帶。 徐 東海堂 東海:周朝已有此地名,漢朝設有東海郡,地區包括山東省兗州、江蘇省邳縣一帶。 黃 江夏堂 江夏:漢朝郡縣之一,地區包括湖北省雲夢一帶。 古 新安堂 新安:秦漢郡縣之一,三國吳郡名,地區包括浙江淳安縣一帶。 郭 汾陽堂 汾陽:漢朝設有汾陽縣,周代屬於晉侯,唐朝大將郭子儀受封於此,故郭姓多以「汾陽」為堂號,地區在山西省境內。 李彭董
隴西堂
隴西:秦朝三十六郡之一,周代已有此地名,地區包括甘肅省蘭州、臨兆、鞏昌、秦州一帶。
林 西河堂
濟南堂 西河:漢朝郡縣之一,夏商周三代已有此地名。地區包括山西省離石縣一帶。唐玄宗追封林氏祖先為西河伯爵,故林氏多以「西河」為堂號。
濟南:漢朝郡縣之一,地區包括山東省曆城縣一帶。
劉
彭城堂 彭城:劉邦曾率領56萬大軍襲擊彭城,但被項羽三萬人打的大敗。然而劉邦知人善用,最後終於滅了項羽,統一了中國。為了紀念彭城失而復得的慘痛教訓,劉家後裔用「彭城」做為堂號,地區包括江蘇省徐州市、銅山縣一帶。又有正義輿地志這麼說:「涿鹿本名彭城,黃帝初都,遷有熊也。」 羅 豫章堂 豫章:秦漢郡縣之一,地區包括江西省南昌一帶。 石廖 武威堂 武威:秦漢郡縣之一,甘肅省武威一帶。 廖
周藍
汝南堂
汝南:漢朝郡名,地區包括河南省舊汝寧、陳州二府,安徽穎州府。 宋 京兆堂 京兆:漢於此設郡,京兆原是京師的別名,地區包括陝西秦嶺以北、西安以東至華縣、渭水以南一帶。 蘇 武功堂
武陵堂 武功:漢於此設縣,地區包括陝西省武功縣一帶。
武陵:漢朝郡縣之一,地區包括湖南省常德縣一帶。 蔡
江 濟陽堂 濟陽:周朝地名,漢於此設縣,地區包括山東省陶縣一帶。
曾 三省堂
魯國堂 三省: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曾姓後裔為了紀念曾子,於是採用「三省」為堂號。
魯國:魯國原為周武王弟弟周公的封地,位於山東曲阜一帶。曾子為孔子的學生,他們都是魯國人,所以曾姓後裔也用「魯國」做為堂號。 童 雁門堂 雁門:漢朝郡縣之一,戰國時為趙地,地區包括山西寧武、朔平、大同一帶。 王
溫 太原堂 太原:秦朝三十六郡之一,夏禹曾定都於此,地區包括太原、汾州、保德、平定一帶。 吳 延陵堂 延陵:春秋為吳邑,吳太伯為周文王的伯父,其十九世孫夢壽被立為吳王,夢壽第四子季札有仁德,被封於「延陵」,故吳姓子孫乃以「延陵」為堂號,地區包括江蘇武進縣一帶。 巫 平陽堂 平陽:周朝地名,原為唐堯國都,漢時於此設縣,三國為魏郡,地區包括山西省臨汾縣一帶。 游 廣平堂 廣平:漢時於此設縣,地區包括河北省雞澤縣一帶。 堂號、堂聯與客家之“根”
作者:顾涛
??? 客家祠堂文化在客家文化中較爲引人注目,而堂號與堂聯又是其祠堂文化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它是客家先民及其後裔在不斷南遷的歷史過程中,在閩、粵、贛、桂等地定居後,出于尋根念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