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志士仁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精选].pptVIP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志士仁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精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志士仁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精选]

Page ? * 运动的倡导者忽视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 他们回避对军阀政府的政治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运动的某些领导人物在思想方法上是形式主义的 ,他们对中国文化遗产不加分析地一笔抹煞,甚至要“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而对西方资产阶级文化非常崇拜,这种绝对化态度产生过不好的影响。 4 新文化运动的严重缺点 Page ? *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阶级由于自身局限性,无法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两大历史任务,旧式的农民战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资产阶级改良派改良道路和资产阶级激进派的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一条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新道路——社会主义道路。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 三 敢问路在何方 Page ? * 四 历史的选择 历史证明 农民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无法克服本身局限性,引导革命胜利。 洋务派官僚仅学习西方军事科技,不肯改革封建政治制度,决不能是中国独立富强。 资产阶级维新派自上而下改良的道路在中国也行不通。 资产阶级激进派由于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其无法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 策划:陆丽芬、黄仙棉、莫海仁、邓丽莹、谭倩雯 文字:陆丽芬、黄仙棉、莫海仁、邓丽莹、谭倩雯 文章:谭倩雯 视频:陆丽芬、黄仙棉 图片:陆丽芬、黄仙棉、莫海仁、邓丽莹、谭倩雯 制作:陆丽芬、黄仙棉、莫海仁、邓丽莹 主讲:邓丽莹、谭倩雯 感谢观赏 Page ? * 江南制造总局仿制的毛瑟枪 生产出较为先进的武器 鸦片战争时期清军使用的竹制火铳 Page ? * 北洋海军 福建海军 南洋海军 筹建海军 Page ? * 培养人才 第一所新式学堂: 京师同文馆(1862年,北京) 派遣留学生 Page ? * 2 洋务运动在近代史上的意义 (1 )洋务运动的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2) 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3) 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地位上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Page ? * 3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根本原因:只学习到西方国家的器物层面,没有学习到其先进的政治制度。 客观原因: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仇视一切洋务,百般阻挠和破坏,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 主观原因:整个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分散且有限。洋务派官员自身的近代化修养不足,没有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建设对其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Page ? * 3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教训: 1 变革要从根本上进行,要变革到制度层面上,废除落后的封建制度,学习别人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不能只仅仅停留在器物层面。 2 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Page ? * 戊戌变法的概况 戊戌变法在近代史上的意义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四) 戊戌变法 Page ? * 1 戊戌变法的概况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 Page ? * 戊戌变法又名维新变法,其高潮则为百日维新, 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近代化道路。“百日维新”开始后,清政府中的守旧派不能容忍维新运动的发展。有人上书慈禧太后,要求杀了康有为、梁启超;奕劻、李莲英跪请太后“垂帘听政”; 9月中,光绪皇帝几次密诏维新派商议对策,但维新派既无实权,又束手无策,只得向光绪皇帝建议重用袁世凯。16、17日,光绪皇帝两次召见袁世凯,授予侍郎;18日夜,谭嗣同密访袁世凯,劝袁杀荣禄,举兵救驾。事后,被袁世凯出卖。 Page ? * 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发布训政诏书,再次临朝“训政”,“戊戌政变”成功。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下令捕杀在逃的康有为、梁启超;逮捕谭嗣同、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康广仁、徐致靖、张荫桓等人。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将谭嗣同等六人杀害;徐致靖处以永远监禁;张荫桓被遣戍新疆。所有新政措施,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外,全部都被废止。从6月11日至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