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王影 修改论文新.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研究生课程论文 ( 2011 至 2012 学年度 第 一 学期) 课 程 名 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 课 程 编 号: 2.524 学 生 姓 名: 王影 学 号: 1102073 年 级: 11级 提 交 日 期: 年 月 日 成 绩:__________________ 教 师 签 字:__________________ 开课---结课:第 2 周---第 15 周 评 阅 日 期: 年 月 日 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部制 玉米二比空栽培对其生长发育及产量的统计分析 摘 要 通过对玉米常规栽培、二比空栽培的统计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二比空栽培由于疏密不等排列,使受光强度增大,尤其是中下部叶片受光强度更优于常规栽培,在空垄空间分布的中、下部叶片,其光合强度高,处于原垄内叶片光合强度虽低,但其平均光合强度远高于常规的栽培;而且二比空栽培使玉米物候期提前、增长效果较为明显。 关键词:玉米;二比空栽培;统计分析;生育性状;产量 1 前言 玉米的栽培方式多种多样,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玉米栽培方式均可以获得高产,其中,光、风、温度等气候条件都影响着玉米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长、发育及源、流、库的运输等过程。目前虽然不能控制风速,但是通过适宜的种植方式调节玉米田间的群体结构,较好的解决了密度与通风透光的矛盾,提高了玉米的光能利用率[1],必将取得增产效果。这种种植方式就是比空栽培。玉米二比空栽培技术即种植两垄空一垄,利用空垄的边际效应增加田间通风透光量,改善玉米生长环境,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为了解玉米在不同栽培方式下,各生育时期内的生长发育,揭示玉米在整个生育期的生长规律与栽培方式的关系,确定合理的种植方式,改善农田小气候环境。本研究分析了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为确定合理的栽培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目前吉林省东部山区成功试验并推广了玉米垄侧减耕“二比空”密植栽培技术,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品种 玉米品种为先玉335。其幼苗长势强,成株株型紧凑、清秀,气生根发达,叶片上举,穗位整齐。半硬粒型,子粒均匀,杂质少,商品性好,高抗茎腐病、黑粉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田间表现丰产性好,稳产性突出,适应性好,早熟、抗倒伏。?m,行距65cm,大区面积为214.5㎡。 处理1:单株二比空栽培,株距18cm; 处理2:双株紧靠二比空栽培,穴距35.7cm; 处理3:常规栽培,每行38株,株距27cm[2]。 每个处理施肥、病虫防治等田间管理采用常规管理[3]。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物候期的影响 表3-1 不同栽培方式的玉米物候期 (月.日) 项目 播种期 出苗期 三叶期 拔节期 抽雄期 开花期 吐丝期 成熟期 生育期(d) 表3-2 不同栽培方式的玉米穗部性状及株高调查 项 目 穗位高(cm) 秃尖长(cm) 行 粒 数 株 高 (cm) 百 粒 重 (g) 处 理 1 119.80 2.92 34.14 327.20 37.46 处 理 2 130.60 2.46 35.61 331.20 37.68 处 理 3 115.00 3.05 32.25 311.80 36.13 从表3-2中可以看出:二比空栽培的秃尖长度较低、行粒数较多、穗行数也较多,群体质量较好,其中双株紧靠更明显。 3.3 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在三叶期后,定期对玉米叶面积指数进行测定一次。从图3-1中可以看出:双株紧靠二比空栽培叶面积指数前期上升较快,并比单株二比空栽培和常规栽培的玉米叶面积指数要大;双株紧靠二比空栽培叶面积指数在生育后期都较单株二比空栽培和常规栽培的玉米叶面积指数下降得慢,维持较高水平的时间相对较长[4]。 图3-1 不同栽培方式叶面积指数 3.4 不同栽培方式的玉米群体分布 在灌浆期中午测定时结果表明(图3-2~3-4),二比空栽培和常规栽培的玉米群体,上部受光强度几乎相当,而中、下部受光强度则差别很大。常规栽培的下部叶片由于受光强度只有260.6~315.6E/㎡.s,平均288.2umolE/㎡.s,而玉米的光补偿点为46.0~56.0umolE/㎡.s[5],因此,在上午和下午的

文档评论(0)

daixuef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