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春风化雨 润物细无声[精选]
春风化雨 润物细无声
河南省新郑市第三中学 张付民
十几年的高中班主任工作,让我充分的享受到了这份工作带给我的快乐和幸福,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份工作的带给我的困惑和烦恼。每逢节假日接连不断的短信问候和祝福的贺卡使我充满了幸福感,真正享受到了那份成功的快乐。班级里接连不断的烦心事和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违纪学生也让我头疼,给我本来就忙碌的生活徒增很多的烦恼和不快,有时真想放弃。然而事后看着学生那副可怜的眼神和无助的父母,又觉得这份工作的重要和不可或缺,慢慢地我的烦恼退了,信心又来了。调整心态,理清思路,满脸笑容地又向教室快步走去。
下面就是我做班主任工作的几个小片段——
以柔克刚,柔中带刚,正确对待坏脾气学生
案例背景:
去年一年级的时候,我班有一名学生王XX ,刚一入班从装束打扮我就觉得这位来者不善,后来了解他是市里某个领导的子弟。经过一段时间我对他的观察,发现他逆反心理严重,又非常暴躁,脾气非常坏,一触即发,只要认为对,明明做错了也不肯承认错误,而且表现得非常坚决,想做什么事情就一定要实现,任何人都阻拦不了。家长也给我多次反应在家也是如此,动不动就和家人争吵,生气。后来的一些表现也确实证明了这一切。但该生又是一名乐于助人,言而有信的人,与同学之间也能和睦相处,在同学眼里是一个讲“义气”的学生。对待这样的学生,严厉的训斥只能是火上焦油,效果不会太好。
案例过程:
上学期11月份的一天,他给我请假说要去给一个初中时的好友送行。由于以前的多次请假都不能按时返校,我很生气,不想准他假,但又一想,这样会让他在教室也学不进去,反而会影响其他同学,我勉强答应并提了一个条件,必须按时返校,否则今后1个月不准再请假,他答应了。然而,他没有做到按时返校,虽然向我承认了错误,但我还是提醒他今后1个月之内不要提请假。果然不到两个星期,他的一个好友过生日请他去,又找我请假,而且说了好多好话,又做了非常严厉的保证,但是我一个态度:要言而有信。因为这是他的优点,老师要夸大他的优点,利用他的优点,说话要有刚性。从那以后,他收敛了很多,也诚信了很多,在家长和老师面前也不再那么“横”了,反而给他家长说我很不错(家长多次当面给我说)。
案例反思:
对性格偏激、脾气暴躁的学生,简单的训斥、说教是起不到很好的作用的,反而只能增加他的逆反心理,只有因势利导、巧妙转化击中他的“痛处”,才能消除学生的急躁心理,尤其面对那些脾气不好的学生,要以柔克刚,同时还要柔中带刚,这是避免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的“灵丹妙药”。对于这一类学生,我们当老师的不妨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宽容,多一些引导,以学生的优势带出劣势,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不妨暂时冷落他
案例背景:
小张是我前年一年级的一个学生,班上成绩最差,爱出风头,处处很“热心”,且时常爱给老师惹点儿小麻烦。这不,下学期刚开学,事儿就来了。
案例过程:
学期一开始,学校就要求染发、留长发、戴首饰等同学一律要利用周末的时间整理好个人的形象。为此,在学生放学回家是我在班里又做了强调,来校时人人必须符合要求。周日下午返校,除了小张长发依旧外,其他同学的长发、染发都做了处理。于是我再次提醒他利用午休时间去理发,并给他开了外出假条。谁知,下午上课时我发现,小张的长发不但没有怎么剪掉,反而打上了摩丝,变成了“爆炸式”发型。我一看十分生气,正打算对他大发雷霆,突然想起了郭冬临的那句经典台词“冲动是魔鬼”。于是我装着没看见开始上课。在上课的过程中,他不时抬头看我,似乎在等待我做出什么决定。下课后,我故意从他身边走过而没有理他。整个下午,我数次进入教室,数次从他身边经过,均对此置之不理(因为我已决定对此事进行“冷”处理)。晚饭后,段长给我说我班的一个学生有事急需请假,没找到我就带我批了。第二天早晨,当我走进教室时,我惊奇地发现小张的“爆炸式”发型不见了,我突然意识到请假的缘由了。我走到小他身边,摸着他的头发以调侃的口吻说,“哎,今天怎么不爆炸了?”他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没意思。”下课后,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问他昨天为什么要那样做。他说:“上课就像听天书一样,很郁闷。老师也不怎么注意我,我那样做只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我问:“你的目的达到了吗?”他说:“没有。老师不理我,同学们也嘲笑我。”于是我趁热打铁,给他讲了做人的道理。我对他说,一个人只有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引起别人的注意。以这种消极的做法去面对,只能适得其反。从那以后,他慢慢地变了。尽管他的成绩依然不理想,但我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案例反思:
教育的首要任务不是让所有的学生都成材,而是让所有的学生都成人。特别是对于那些成绩较差,升学希望不大的学生更是如此。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因材施教,进退结合。有时适当的“冷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