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词语文化上的不对应[精选].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英词语文化上的不对应[精选]

汉英词语文化上的不对应世界汉语教学199501【 作 者】张德鑫   Abstract This article,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conyincing examples and from the angle of culture,explores some of the inequality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words.It mainly consists of three parts:1.Cultural limited wordsfind no equivalent in the other language;2.The extended meaning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s unequal in value;3.Figure of speech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s not altogether corresponding.Therefore,in the process of seeking an appropriate equivalent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when he deals with an individual word,the translator actually faces two different kinds of culture.     零 缘起   本文从几位名家译笔的失误,引起对汉英词语中不对应问题的一些思考。    赛珍珠以英译《水浒》而获诺贝尔文学奖,其译文中存在的令人捧腹的败笔居然不为权威的诺奖评委们所觉察。如把“如今江湖歹人多”译成In thesetime there are men-evil men by river and lake,岂知此处“江湖”非实指river和lake,而是泛指四方各地,乃all corners of the country之意。再如将“那大王已有七八分醉了”译作Now the robber Chief was already sevenor eight parts drunken,竟将汉语中以数字表虚指程度的“七八分”坐实泥解为确数,便等值译为seven or eight,不知英语读者会作何理解。最可笑的是把第32回中“武行者心中要吃,哪里听它分说,一片声喝道‘放屁!放屁!’”这句话直译成Now Wu the Priest longed much in his heart to eatand so how could he be willing to listen to this explanation?He bellowed forth:Pass your wind!Pass your wind!原文中“放屁”意指“胡说八道”,在此作呵斥用,而英译却成了强行要酒保放屁。   大卫·霍克斯把《红楼梦》中刘姥姥说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英译为Man proposes,God disposes,若从字面看译得颇对应,汉语成语巧对英语谚语,但考虑到两者不同的宗教背景和深层文化差异,译文使刘姥姥由信佛变成了西方基督的信徒。严格说,此例中之“天”跟God并不完全对应。   斯诺曾把文革时毛泽东对他说过的一句名言“我是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谬译成“他是个手执雨伞云游四方的孤僧”。译得如此驴唇不对马嘴,表明译者对这个歇后语的无知和误解。歇后语是汉语特有的,承载着特别的汉文化信息,很难在别的语言中找到对应的表达形式。歇后语的准确外译,必须超越歇后语本身。   翻译家傅雷说过:“以甲国文字传达乙国文字所包涵的那些特点,必须像伯乐相马,要‘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①]常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所谓“外”即语言文字的表层结构,“内”是其深层文化底蕴。因而王佐良先生在《翻译中的文化比较》一文中指出:“在寻找与原文相当的‘对等词’的过程中,就要作一番比较,因为真正的对等应该是在各自文化里的含义、作用、范围、情感色彩、影响等等都相当。”因而“他处理的是个别的词,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②]。上举错译表面上是文字问题,似乎译词不对应,实际上是文化不对应,源于两种文化的差异。故要使译文正确、准确,还要从文化入手,在文化上下工夫。这也正是美国语言学家萨庇尔在其《语言》一书中所强调的:“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     由于不同民族文化尤其在微观上异大于同,因而不同语言中词汇间的完全等义、等值是十分有限的、相对的,除科技术语和少数人类共通的日常用词外,汉外词义的不对等、不等值是主要的。学习、翻译、研究另一种语言,重点就是了解、掌握外语跟母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